<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願景在地 願景在地第四波
雙北/年修2000萬 新北天橋常「放空」
  • 標準
  • sdg

雙北/年修2000萬 新北天橋常「放空」

2018-06-13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專題報導

尖峰時間 半小時1人走

新北市142座人行天橋、28座地下道,半數以上都同時在路口畫設行人穿越線,本報記者實地勘查發現,民眾絕大多數走平面道路的行穿線,天橋、地下道有「蚊子化」現象;不過,市府每年卻得花近2千萬元維護,廢天橋、地下道的聲浪與日俱增。

567721.jpg.jpg

樹林區大安路及文化路交叉口的文化天橋,緊臨大同山登山入口,記者在附近小學下課時間觀察,小學生、登山客幾乎都走橋下斑馬線,半小時內僅1人使用天橋,這名林太太說,通常會利用等紅綠燈的這1分鐘走天橋當運動。

「都沒人走 不如拆了」

新店區公所前的千禧天橋,跨接對面的捷運站和中華路。下班尖峰時段,民眾選擇走天橋旁30公尺遠的斑馬線,天橋完全「放空」。上班族林小姐說,過馬路「看到天橋的樓梯就累」,完全不想走。橋下的胡椒餅店林老闆說,做生意十多年,很少看到有人走天橋,且天橋也不利市容,贊成拆除。

通學需求 家長喊留

對家長和學校來說,明知天橋不方便、使用率低,卻不輕言喊拆。三重區12座天橋多蓋在學校附近路口,其中6座曾因使用率偏低喊拆,但最後只拆1座,保留主因都是「通學需求」。李姓家長說,平時也懶得走天橋,但帶孩子就會走,「留著就多一種選擇,對學童多一層保障」。

八里區大崁天橋位在中華路1 段、中山路1段與龍米路3段的Y 字路口,天橋蓋在中華路上。這裡砂石車多,民眾和小學生從中山路走到中華路,得先走平面斑馬線,再換大崁天橋,橋下無斑馬線;民眾過馬路得上天下地,很不方便,但區公所認為中華路貨車、砂石車車速快,學生有通學需求,天橋不宜拆。

記者在上班上課尖峰時間觀察,1小時內僅5名學童使用天橋,附近早餐店老闆娘說,天橋沒什麼人在走,學生上下課都由父母接送,「蚊子天橋」早該拆了。

板橋捷運府中站外的遊龍天橋露天電扶梯,造價6000萬元,完工3年來,因日曬雨淋故障維修不斷,板橋區公所工務課長李政達說,遊龍天橋電扶梯耗損率高,每年維修和電費約130萬元。記者實地觀察,發現多數行人愛走平面斑馬線,上班族黃小姐說:「3年來很少看到電扶梯在動。」故障電扶梯中看不中用。

地下道髒 攤販橫行

新北市28座地下道除使用率低,髒亂、攤販占用問題常被詬病。樹林區博愛街市場旁農會前地下道,攤販一早就鋪起地毯、掛起服飾做生意,並說:「我們做很久了,這裡不用租金。」對路人的側目毫不在意。

中和區2座人行地下道,1座在中和國小旁,使用率雖低,但無存廢爭議;另一座在中山路與員山路口,已因使用率低、髒亂封閉。區公所工務課長曾國峯說,考量中山路3段常因暴雨積淹水,市府有意把地下道改為臨時滯洪區。

「少數反對 就拆不了」

市府養工處表示,新北升格前,各鄉鎮市公所財政獨立,只要里長、民代反映需求幾乎都會建天橋和地下道,由於天橋造價僅地下道的1/3,數量明顯較多。

養工處橋隧科長黃茗宏說,評估天橋、地下道存廢,常卡在民意調查,少數民眾反對就拆不了。

(記者祁容玉、林昭彰、吳文良、周毓翔、李易昌、余佳穎、王長鼎、高宛瑜、邱榆蕙)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