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願景在地 願景在地第四波
雙北/回歸「人本交通」 蚊子天橋各界喊拆
  • 標準
  • sdg

雙北/回歸「人本交通」 蚊子天橋各界喊拆

2018-06-13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專題報導

學者指出,天橋、地下道使用率低,既然功能不彰又不美觀,與其花大錢整容、維護,不如廢除回歸「人本交通」。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教授張勝雄說,以前普遍認為「汽機車暢行較重要」,才蓋天橋和地下道,讓行人禮讓車輛;但高齡化社會加上以人為本的交通規畫觀念,在大多數城市,天橋地下道「只拆不建」。

建築師張樞表示,平面人行動線已改善許多,且不少天橋樓梯陡、橋面窄,設計先天不良,花錢整容只是浪費錢,不如拆除。

「愈進步的國家,天橋、地下道愈少」,文化大學景觀系主任郭瓊瑩說,交通應回歸行人優先的「人本」主義;現在很多天橋、地下道使用率低,即使裝電扶梯、電梯,也很少看到輪椅族搭乘,證明民眾還是喜歡走平面道路,徒留天橋或地下道,反而影響都市景觀。

北市交通安全促進會理事長林志盈說,日本、香港、新加坡的天橋或地下道,都串連商店街或住宅,用意是銜接人行動線,擴大公共設施效益;美國明尼蘇達州蓋天橋,則是天候多雪,民眾有穿越需求;但台灣只為穿越特定路口,效益有限,多數應考慮廢除,否則維修、治安、公共安全等社會成本,將成政府負擔。

交通局表示,部分人車流量大的路段,經評估確有行人穿越需求者,仍可申請新建天橋和地下道,但傾向不新建的原則不變。

工務局養工處說,今年下半年會展開第二波天橋與地下道檢討作業,即使企業認養,只要使用率低,還是可能拆除。

(記者祁容玉、林昭彰、吳文良、周毓翔、李易昌、余佳穎、王長鼎、高宛瑜、邱榆蕙)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