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社會創新 亞太社創高峰會
廢青不廢 塑膠袋變藝術品
  • 標準
  • sdg
  • sdg

廢青不廢 塑膠袋變藝術品

2019-09-23 聯合報/記者鐘聖雄╱高雄報導

呼應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循環經濟」概念,「廢青不廢」創辦人楊芳宜除推廣環境知識外,也強調實踐重要性。她昨天受邀在二○一九亞太社企高峰會中,以「未來的化石—海塑」為題舉行工作坊,邀請民眾利用海洋塑膠垃圾製作禮物,讓垃圾變身循環經濟一環。

起針、鉤線,工作坊的學員目不轉睛地盯著手中的線材與鉤針;但他們拿的不是毛線,而是楊芳宜與同伴們利用廢棄塑膠袋特製的「塑膠線」。就連鉤針,也是用廢棄衛生筷改造而成的。楊芳宜大學時主修設計,為了做作品,常耗費許多材料,無形中製造浪費,如今他們將塑膠垃圾轉化為再生材料,創作時不再增加環境負擔。

楊芳宜強調,塑膠有很多好處,在醫療領域不可或缺,也讓窮人能負擔得起衛生又便宜的飲用水與食物,唯獨「塑膠袋」的發明是天大錯誤,導致人類貪圖方便而忽略環境,丟棄時也變得沒有責任。他們在推動永續概念時,不但呼籲大家要重視「價值」勝於「價格」,也特別針對塑膠袋再利用,以藝術方式落實循環經濟。

「我常用一個『從櫃子到櫃子』的收納故事,來說明我正在做的事情。」楊芳宜說,有一次她打開廚房櫃子,發現裡面有大量不敢丟棄,卻也不知如何再利用的塑膠袋,後來她將塑膠袋剪成線狀,利用編織方式做成藝術品,甚至是實用的線材收納器等。如今,她的櫃子裡雖然還是有塑膠,但已經從塑膠袋變成藝術品。

6293192.jpg

二○一七年,楊芳宜認為青年的創意能為環境保護發揮巨大力量,於是成立「廢青不廢」,成員從事藝術創作、策展、教學及課程開發工作,以翻轉廢物為訴求,賦予廢物新生命。他們從設計出發,將廢物料、軟木塞、塑膠袋作為素材,並在創作時納入循環經濟理念,思考共同受益的可能性,而不是只讓賣東西的人得利。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