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兒說,部分羊毛處理程序較不人道,相較之下,把不用的貓、狗毛當創作素材,就是希望推廣「人道消費、尊重生命、友善對待動物(animal friendly)」的理念,同時回應香港社會「過度浪費」問題,把新物料帶進時尚產業中。
香港社會企業「WOUF」看準寵物商機,引進歐美技術,向寵物理容院和飼主蒐集梳毛掉落的貓、狗毛,經手工清洗、消毒、紡紗、編織等處理程序後,製成高檔圍巾、手套、毛帽,為香港時尚產業帶來新選擇。「WOUF」部分收入也投入動物保育,宣導「領養,不棄養」思維。
「WOUF」創辦人林敏兒、樂美怡是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研究所畢業生。他們提出「把狗毛變時尚」的新思維,在二○一一年香港社企挑戰賽中獲得冠軍。
林敏兒坦言,目前市場對貓狗毛製品「看法兩極」,有人擔心很髒、有「異味」,飼主們則多「愛不釋手」。經實驗證明,狗毛纖維其實比羊毛更溫暖、耐用、防水,適合製作貼身衣物及飾品。
林敏兒還透露,他們最早曾想拿牛奶中的「高蛋白纖維」當創作素材,卻因發現德國已有設計師申請專利作罷。
林敏兒說,「WOUF」身為社企一員,除推廣動物權益外,同時也想打破過去消費者向社企購物覺得是在「做慈善」的問題。他們希望顧客是因為喜歡「WOUF」商品才買,而不是協助。
目前「WOUF」產品都是接受飼主客製化訂做,定價偏高,一個月約可接十件訂單。樂美怡表示,除部分體型較大長毛狗的毛髮可單獨製作產品外,其他短毛貓狗的毛製品,多是和羊駝毛混製而成。
林敏兒、樂美怡說,「目前財務只能打平而已,已經兩年沒拿薪水」。不過現在正與理工大學合作,評估是否能以機器量產。
林敏兒說,一般企業強調「社會責任」,但很多是「為做而做」;社會企業則是想回頭改變社會現況。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