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市橋梁機車道不但白天危機四伏,夜晚、雨天普遍視線不佳,加上路面諸多缺失,讓騎士騎來心驚膽顫。
「下雨天騎上橋,好像在划天鵝船。」機車騎士李文國熟悉華江、華中與忠孝3座跨市橋梁,3座橋的機車道路面凹凸不平,一下雨,危機立刻現形;上下橋端與橋中央都因低窪積水,這些「小池塘」蓋住道路標線,機車一騎過積水處,就像划天鵝船一樣,速度變慢且會打滑,車道旁的排水孔似乎失效。
騎士陳彥斌發現華江橋機車道靠人行道側,有許多凹凸不平的排水孔,騎士擔心危險,習慣走另一側,讓車道變得更窄。進台北端的機車道彎度過大、車道突然縮減,不熟路況的騎士容易失控,「我摔過一次,幸好沒彈到汽車道被輾過。」
雨天的交通殺手不只積水,機車黨發起人董建一騎在華江橋俗稱「五線譜」的減速條上,數度差點滑倒摔車,險象環生。
他說,減速條會讓輪胎與地面接觸面積變小,減少磨擦力,容易打滑;尤其進台北端的超大彎度車道,入彎前就有減速條,很多女性騎士在這裡失控摔車。另外,幾座跨市橋梁的伸縮縫沒做防滑處理,也是「奪命暗器」,很可怕。
董建一還指華中橋機車道左邊標線上裝了許多可以反光、提醒騎士的「貓眼」,也常造成機車打滑。他質疑,一旁的實體分隔島上就有許多反光板,為何還要花錢做貓眼製造陷阱?
本報記者實際勘察時也發現,華江橋、華中橋與忠孝橋夜間照明普遍不佳,不利辨識標誌;機車道兩側的反光板也普遍髒舊,反光效果差。
37歲的張先生去年11月在忠孝橋目睹一對夫婦與一名女子相撞的車禍,3人都摔躺在車道上,女子昏迷,2輛機車占掉車道一半以上,車流無法改道,造成大塞車,後來有熱心騎士幫忙移開肇事車輛,才解決交通打結。
該不該移動肇事車輛,陷入兩難。北市交通警察大隊副大隊長林基田表示,發生車禍,民眾一定要先報警,等警方完成現場記錄後再移車,未來才能釐清責任,若得移車,也要先拍下現場。
(記者高詩琴、陳雨鑫、祁容玉、高宛瑜、王長鼎、邱榆蕙/專題報導)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