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願景在地-方便老人」,探討彰化縣公廁缺失。彰化縣長卓伯源馬上回應增設扶手等軟硬體設施外,縣政府昨天表示,將全面檢視公共設施環境及老人家需求,讓「友老」成為具體的政策,讓彰化縣成為「友善老人」的城市。
「願景在地-方便老人」上月推出,檢視彰化縣2700多座公廁的設施,發現大多連安全扶手也沒有,普遍對老人不夠友善,讓老人家不太敢上公廁。
縣長卓伯源肯定願景工程對銀髮族的關切,同意編列700萬元逐年改善公廁,目前已在彰化縣各公廁增設安全扶手,提供老人家最基本的需求。
彰化縣副縣長柯呈枋說,因為公廁問題,讓縣府注意到目前的政策或公共設施,對逐漸步入高齡化的台灣,仍有很多不足。因此,縣府希望從公廁開始,讓「友善老人」成為全面的概念,作為縣府老人福利和政策的指標。
他說,縣府除了改善公廁設施外,對弱勢和獨居老人也提供更多服務,彰化縣重度失能者711人,縣政府購入兩輛沐浴車,由專業居家服務員為失能或年長者服務,讓他們也能享受洗澡的樂趣,另外,縣府也補助老人家裝設假牙及乘車免費等服務。
他說,彰化縣高齡化人口比率逾12%,達到高齡化社會標準,但對於高齡化社會的基本需求,社會仍未做好準備。因此,除了硬體設施或補助外,縣府也正規劃「友善老人」的識別標誌,希望讓關心老人成為大眾普遍的觀念。
而這項友善老人識別標誌,將落實在公共設施及環境的審查,希望從政府和民間都能提升設備需求,提供老人家更好的生活環境,讓銀髮族都能在彰化享受更方便友善的生活。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