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人權 民主路 向前行 描繪政策藍圖
政策不能老為選舉炒短線 長遠規劃也要提
  • 標準
  • sdg
  • sdg

政策不能老為選舉炒短線 長遠規劃也要提

2018-05-10 聯合報/本報記者楊湘鈞

廿年來民主路的擺盪與糾葛,既有成果,也多問題:成果如完成四次修憲,確立今天的國家體制;改造「六都十六縣」地方自治格局,中央政府組織改造工程仍進行中;兩岸則開啟兩岸和平交流;卻也因長期朝野惡鬥,廿年來許多攸關民生的政策,例如長照政策、年金改革等遙遙無期,反倒是發放各式年金、津貼等撒錢式政策不斷湧現。

「民主還是好的,至少流汗不要流血。」總統府資政、行政院前院長陳冲不否定廿年民主路的價值,但也舉他任內力推的「經濟動能推升方案」中落實自由經濟示範區為例指出,「自由經濟示範區,只是最humble(謙卑)的請求,卻因黨派意識形態而一再延宕」,「民主路廿年來,因選舉老是短線操作,長遠規畫不敢提出。」

台大政治系兼任教授楊永明也直言,「民主理念與人權價值的鞏固與深植是最大成就,但政治對峙與治理失能是伴隨民主與民粹而來的嚴重問題。」

討好選民,凸顯領導者沒自信

施正鋒:大家相信投票主義,以為就是民主

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評價廿年民主路也直言:「就是討好選民,也凸顯領導者沒自信,大家就只相信投票主義,以為就是民主,因此政策透過選舉綁樁,不是整體規畫。例如各地廣建碼頭、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等,都是顯例。」

民主的失能,原因千頭萬緒,台大法律系教授顏厥安從源頭剖析指出,廿年民主路的依循是幾次修憲新增的臨時條款,但「到底是總統制、內閣制或保留總統直選的內閣制?」因權責未能相符,導致政府體制權責不清、問題叢生。

顏厥安舉例說,像地方自治如今已是六個直轄市當領頭羊的格局、重要性大增,但對於與中央的關係「憲法幾乎沒規範,就算是比照省,也是空的」。又如地方財政,地方喊窮、面臨破產者所在多有,但中央對地方有何權力與責任?有無承擔最終支付責任?憲法也沒規定。

重大政策,要在國會辯論

顏厥安:就讓朝野辯論,辯十小時也無妨

不過,陳冲、顏厥安等,也均點出國會問題,尤其是朝野協商機制。陳冲說,「國會運作終究是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協調是有必要,只是目前的平台成本太高了些。」他舉例,像內線交易相關條文的修法,原始條文是較好的,卻未料「愈協商愈壞」。

顏厥安表示,要改革國會亂象或功能不彰問題,應改採委員會主義,重大政策要在國會辯論,例如長照究竟要採稅收制或保險制,低薪白領、服貿貨貿,「就讓朝野推人辯論,辯十小時也無妨」、「以前為便宜行政權,民主化2.0要以國會為核心」。

國是會議,不是唯一解決方法

陳冲:重大政策還是要拿捏既定方向

陳冲及楊永明也同時指出「經濟自由化的腳步不容拖延」。陳冲以十二年國教為例指出,「痛苦的是,不是是否正確的選擇,而是資源並未用在有效的地方。」又如拚觀光人數之餘,「是否忽略了什麼該做而未做的?」不能老是為選舉炒短線,而不敢提出長遠規畫。像經濟政策,大家都喜歡短線立竿見影,長遠的國民累績財富仍要做,「否則沒東西可以重分配嘛!」

陳冲建言「蔡總統」,對重大政策還是要拿捏既定方向,否則國是會議永遠開不夠,畢竟「開國是會議只是喘息方式,但不是唯一解決方法」;國家競爭力要排除減弱競爭力的因素;講財富重分配,應是要減輕弱勢負擔,「多課稅給他們解決不了問題」。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