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還鄉幸福 青春版
我們這一家 天天都釀醋
  • 標準
  • sdg

我們這一家 天天都釀醋

2018-06-29 聯合新聞網/記者翁禎霞、劉星君╱屏東縣報導

前言

曾幾何時,台灣的年輕族群被貼上「草莓族」標籤;年輕不是原罪,「草莓族」只是放大的少數個案;在台灣,有更多年輕人不只關心自己,更關懷這個社會,他們將靈感化為創新,投射到這片土地;將想法付諸行動,讓沒落的傳產再度發光。

他們創業的起步,也許只是一個小圓,但他們的熱忱,就如漣漪般擴散,變為同心大圓;還鄉幸福青春版,將分三周報導他們的故事,分享他們對台灣之愛的感動。

569331.jpg.jpg

很少人像蔡福良這樣,為釀出一缸子好醋,在家翻書研究「蹲」了整整三年!不過這一蹲,不但蹲出「福釀坊」的品牌,包裝設計還拿下去年德國紅點設計大獎,更豐富了蔡福良一家的吃醋人生。

近年醋飲流行,但一般標榜的多半是廚房媽媽的好味道,少見六、七年級的年輕人投入研究。蔡福良說,「變成吃醋家族,完全是意外…」。

六年五班的蔡福良在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念書時,就認識七年級的張毓萱,原本以為兩人畢業後就是結婚生子,然後在工廠終老;故事的開始,也一如這個「老哏」,張毓萱到啤酒廠上班,老公也成了上班族。

孩子生病 是轉捩點

沒想到孩子的一場病,成了轉捩點;二千年蔡福良到大陸工作,八個月大的兒子罹患川崎氏症,「老婆要顧孩子又要上班,我怎麼放得下心…」,蔡福良說,為了孩子他決定回台。

與醋結緣,是在大學時,蔡福良對學弟許哲榕一篇研究「洛神醋」的碩士論文印象深刻,在大陸工作期間,他發現大陸人愛喝醋,有飯後一杯醋的習慣;孩子生病的經歷,讓他開始留意健康的議題,研究醋的念頭就此萌芽。

發酵萃取 堅持古法

蔡福良在家裡閉關三年,研究以台灣的天然素材釀出一缸好醋,一般坊間的醋以浸泡法居多,他堅持遵循古法發酵萃取,「我不能再讓我的孩子吃得不健康」,就這個概念,他從此跳進了醋缸。

蔡福良不但自己成了「吃醋人」,有段時間全家人更是被逼得從早到晚品醋,十足的「吃醋家族」,「太酸」或「太甜」,連岳父、岳母及孩子都會給評語。

蔡福良「家裡蹲」的這段時間,張毓萱成了家計來源,她說:「夫妻間不就是該互相支持夢想嗎?」蔡福良也說,日子可以很窮,可以沒有欲望,「只要你知道你在做什麼。」

市場擺攤 參展衝刺

「剛開始我只想到菜市場賣醋而已」,蔡福良說,擺攤一個月,試過婆婆媽媽的口感,還在網路上送試喝填問卷,蒐集上千位網友意見,不斷地調整產品內容及包裝,靠著參展才逐漸打開市場。

蔡福良回憶,有一回參展,一位老闆看上他們的產品,要蔡福良「請你們老闆出來一下」,蔡福良表明自己就是老闆時,對方好訝異,還虧他「太年輕了。」

去年三月,他們把七年級的學弟許哲榕也拉進來幫忙,三人合力,「福釀坊」的輪廓也就愈來愈清晰,領過廿二K的許哲榕很高興,在社會繞了一圈後「回到最拿手的初衷」。

569332.jpg.jpg

包裝設計 紅點大獎

精品設計、環保材質,福釀醋的產品包裝,去年拿下德國紅點設計獎,成功地把醋飲推向精品,在百貨公司設櫃;有了通路,福釀坊還以台東的洛神、三峽的抹茶、台南梅子、彰化花草及屏東蜜棗,開發出多種養生醋飲。

台灣農產 發光發熱

選用在地農產品,是因蔡福良一直認為,「未來能站在世界發光的,就是台灣農業」,「我雖然只做醋,也希望能盡一分力量」,「一瓶醋、一種醋,就是台灣農產的另一種語言!」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