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共好 長風基金會 倡議&行動
對抗監控資本主義 你可以「混合數位足跡」
  • 標準
  • sdg

對抗監控資本主義 你可以「混合數位足跡」

2021-04-07 聯合報/記者周妤靜/台北即時報導

全面換發數位身分證的政策因資訊安全及侵犯隱私的爭議叫停,然而這並不是全民的勝利,因為數位監控早已無所不在。面對「監控資本主義」民眾該如何自保?長風文教基金會昨天舉辦「如何防範政府濫用數位工具:從數位身分證談起」,邀請法律學者、資安專家與談,與民眾一齊思辨隱私與便利之間的平衡。

11970888.jpg

開放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柏鋒長期致力於開放政府、開放原始碼運動,他指出,生活在數位世代不可能不留下數位足跡,尤其「企業是拚了命要抓用戶的數位足跡,」以精準辨識用戶的使用習慣及偏好,藉此投放更多廣告。

為與數位巨頭對抗,李柏鋒說,「能做的就是混合數位足跡,讓他認不出你。」他擁有數張隨時混用的SIM卡,好比情報員。他也與家人混用記名與不記名的悠遊卡,或使用軟體Track This混淆搜尋紀錄。他表示,混淆數位足跡的欺敵戰術甚至勝過刪去紀錄,因我們並不知道數位巨頭會不會「聽話」刪去寶貴的數位足跡。

但他無法關閉GPS的定位功能,因為孩子要玩手機遊戲寶可夢(Pokemon GO),而這正是Google誘使用戶開放GPS的成功案例!開放GPS以後,Google地圖便開始要求用戶為地標評分,「我們不但被監控還替他免費工作。」

公民的抵抗有如小蝦米對上大鯨魚,與談人Vpon威朋大數據集團創辦人暨執行長吳詣泓從科技公司的角度回應,「換SIM卡是沒有用的,因為科技公司追蹤的是行動裝置,但換手機也沒用,因為他們會從數位足跡的關聯性找出使用者,關GPS也沒用,因為手機連上基地台就大概知道你在哪裡,科技進步超過大家的想像,而且還會更進步。」對此,李柏鋒大聲呼籲,「但是我們不能停止抵抗!」聽眾報以掌聲。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