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還鄉幸福 夢想‧家嘉義篇
引進世界藝文 妝點社區內在美
  • 標準
  • sdg

引進世界藝文 妝點社區內在美

2018-07-03 聯合報/記者謝恩得/新港報導

陳錦煌:雖然只是一點點小的改變,不斷累積下來,會有真正的改變。

「雖然只是一點點小的改變,不斷累積下來,就會有真正的改變。」新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錦煌33年前回到家鄉新港小鎮,帶領地方人士推動社區關懷和改造運動,數十年來如一日,奉獻給家鄉,如今「內心充滿感恩」。

陳錦煌從台大醫學系畢業後,看到家鄉醫療資源缺乏,回到家鄉開診所,也圓了父親的夢想。當時六合彩、大家樂造成台灣社會的亂象,讓他心痛不已,深覺社會重病,急需心靈建設。

28年前,陳錦煌與有志一同的朋友和鄉親們成立「新港文教基金會」,從社區家戶的環保、藝術和閱讀、教育著手改造。新港國際藝術節不僅是世界各國藝文展演下鄉,鄉親也都參與當接待家庭、上台表演,四海一家。

陳錦煌也看到近年來人口老化、少子化、城鄉差距等社會問題嚴重,將觸角深入關懷偏鄉老人,以及新住民和高關懷家庭,也利用臉書「新港青年軍」、「新港文教基金會」等社群媒體接觸需要關懷的鄉親。青年軍成為新港鄉大專青年聯誼會,任何活動都能透過不同人際網絡快速傳遞出去。

二、三十年了,即使社會許多問題依舊,陳錦煌說,雖然是一點點小改變,慢慢累積下來,也能帶來真正的改變。新港文教基金會的社區工作起了帶頭作用,如今還有更多人在社區打拚。

新港前清秀才林維朝題字訓勉後代的「公爾忘私」匾額,一直掛在基金會大樓大廳,這也是陳錦煌的自我期許。返鄉33年來,許多心力和時間都放在新港,妻子因工作帶著子女們在台北。談及妻兒的犧牲,陳錦煌紅了眼眶,坦言「到現在還不能適應」,「期待有一天全家團聚」。基金會逐漸有鄉親接棒,年輕一代開始傳承,陳錦煌說,將來即使退休了,「我還是關心新港」。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