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共好 長風基金會 倡議&行動
數位身分證有如「加州旅館」 你可 check out 但永遠甩不掉
  • 標準
  • sdg

數位身分證有如「加州旅館」 你可 check out 但永遠甩不掉

2021-04-07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周妤靜/台北報導

爭議多時暫喊卡的數位身分證(eID)政策,行政院有意立專法後大復活。今天下午在一場論壇中,律師李念祖指出,eID有五項違憲疑慮,並不是立專法就能解決。他與多位資安專家都認為,政府若堅持「全民換發」,人民沒有拒絕權利,就是政府對數位工具的濫用。

11970888.jpg

開放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柏鋒表示,數位身分證系統必須讓人民知道「誰讀取了我的資料」,如同愛沙尼亞的制度,「政府老愛學愛沙尼亞,這招卻沒學到」;沒有這監督前提,人民就要抵抗到底。

長風基金會昨天舉辦「突破論壇」,以數位身分證為例,討論如何防範政府濫用數位工具,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協辦。主持人、愛卡拉執行長程世嘉說,近日身分證很紅,因為三、四百人的「改名鮭魚」之亂;數位身分證因為隱私和資安疑慮叫停,「便利和隱私之間的平衡」是永恆的課題,資訊時代公民都該提升數位治理的關切。

「這有違憲疑慮。」理律法律事務所所長李念祖指出,第一是「法律保留原則」,施行eID,必須有法律,不能只是行政命令;第二是「違反授權明確性」,內政部以為戶籍法已授權,其實根本不夠明確。第三是違反隱私權,eID靠著晶片與政府各部門資料庫串接,都違反了人民對自身資料的知悉、控制與更正權。第四,還有違反「個人主體性」, eID 持續注視監看「個人的私人活動 及隱私」,大法官解釋早已支持人民應有「不被監控的自主性」。

李念祖說,第五項違憲疑慮,「違反比例原則」最嚴重,推動eID的目的不正當,而且「全面換發」手段過於激烈,這是為了政府 管制的目的,不是為了戶籍法上說的「證明身分」的目的;但面對國家數位監控,「我們無從監督數位身分證的制度與架構」。

經典「老鷹合唱團」名曲「加州旅館」中的歌詞,成了李念祖對eID政策的注腳:「這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獄;我們都是這裝置的囚徒。你可以隨時打包,卻永遠脫離不了。」

11970890.jpg

開放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柏鋒指出,內政部主張eID有如一把金鑰,辦理公務民眾再也不用臨櫃辦理;然而,這也代表民眾的個資會透過T-Road(政府骨幹網路)跨政府機關地流通與應用,集中與流通的資料會成為更明確的攻擊標的,潛藏被竊取的風險。李柏鋒指出,政府不斷強調「為你好」的同時,也應該讓T-Road技術開源供民眾監督,避免讓技術被掌握在單一包商的手中。

數據公司Vpon執行長吳詣泓指出,「大數據是現代的競爭力軍火」, eID有必要,但存在「連政府都不知道的潛在風險」,所以不要一步到位,而是分階段換發,讓人民有選擇權。

資料科學家趙式隆說,5G時代的線上行為增加,資料去識別化的難度更高;科技進化快速,原本掩藏的資料未來可能被「重新識別出來」,所以資料安全也是變動的;只要大家認知到數位人權,堅持關注,「不要小看自己也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