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還鄉幸福 願景回響
還鄉系列 讓我想起下田樂
  • 標準
  • sdg

還鄉系列 讓我想起下田樂

2018-06-27 聯合新聞網/王朝源╱自耕農(台中市)

過去幾十年我雖然天天下田,但早已忘了「笑」的感覺。農人早期講究耕耘的憨厚美德,現只求能有好收成,化肥施再多也無所謂,農藥多噴幾回也無妨。即使日日與田地接觸,卻疏離得宛如陌生人一般。

農作有耕耘機、插秧機、割稻機、曬穀有烘乾機代勞,赤腳觸摸土地的機會變得少之又少。

因此有人調侃說,現在的稻農幾乎可以著西裝打領帶穿皮鞋種田。以往每日晨昏會去觸摸稻株、親吻田地相互打招呼,如今恐怕只有例假日才難得去瀟灑走一回。

以往田埂雜草每隔一段時日以鐮刀手工割除,現在只要一桶除草劑,個半月長不出草來。田間灌溉溝渠,土溝全改成水泥,魚蝦消失了,只剩福壽螺和一串串棗紅色的卵黏在水泥溝壁。灰色僵硬的惡龍將綠野平疇開腸破肚,生態破壞殆盡。

工商業社會追求時效,可悲的是連稻農也感染了這股惡習,再生稻即是一例,俗稱懶人種田法。二期稻不再插秧,讓一期稻割畢後繼續生長。甚至有更偷懶的,將整包肥料倒在灌溉溝渠源頭,讓水流流布田裡。這種插秧後就等收成的投機心態,對得起自己嗎?

看了還鄉幸福系列,共築田園夢後,無德禪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的禪詩,立刻浮現腦海。久久凝視著「種出幸福田」的圖片,我會心地笑了,快樂地跳了,年輕時種田的幸福感又回來了。

最後我想借陶淵明歸去來辭詩,告訴我的孩子:阿爸老了,鋤頭拿不動了,創意、競爭力都不足了,你趕快回來接棒吧!也呼籲我們的年輕人,和有心築田園夢的朋友們,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延伸閱讀》
‧還鄉幸福座談會 歡迎報名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