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南向新世力 現況
兩代母語斷層╱看不到好處 寧可學英文
  • 標準
  • sdg

兩代母語斷層╱看不到好處 寧可學英文

2018-06-23 聯合新聞網/記者余佳穎╱新北報導

新北市石碇區永定國小,是所只有八十六名學生的小學校,一半學生是新住民,全校猶如聯合國,又以印尼、越南最多。學生蘇軒益說,同學媽媽來自不同國家早習以為常,「我們都是台灣人,一起上課、一起玩,沒什麼不一樣。」

永定國小校長唐玉真說,在校慶、歲末年歡都會邀請媽媽分享母國文化,多數學生反應熱烈,對這些新住民媽媽刮目相看。

但除去煙火式認識課程,回歸到學習母語,卻困難重重。據統計,校內一半學生不會說媽媽母語;而能用母語流利溝通的,更只有六位學生。

家長會長黃茂雄小孩是台越混血,但從沒讓孩子學越南語,「這裡沒環境學,也看不到學越南語的好處,我們在家都用國、台語溝通,而且小孩覺得『我是台灣人,為什麼要學越南語?』多元文化了解可以,但不會特別想讓他們學(越南語)。」

除學生、家長動機不高,唐玉真說:「來回成本太高,外地老師沒意願來。」目前僅在每周二放學後,開設印尼語課程,由學生家長、來自印尼的黃美施教學,有十二位學生參加。

黃美施在課程內,融入歌謠、民俗和對話教學,也有做美食、勞作課程,讓學生邊做邊玩,邊記下各種日常生活用語,這已是第二年開課。

班上不少學生沒有印尼血統,在「同儕的力量」大過「媽媽母國」推力下,越南混血、非新住民學生也吵著要「學印尼語」,「多學一個語言好酷,大家都有上,我也要學。」

「媽媽說學得好可以當印尼翻譯官,我也覺得滿好玩,所以都會來上。」將升五年級的陳勇升,平時在家裡和媽媽黃美施能用簡單印語溝通,也希望未來能從事相關行業。

不過,在偏鄉像陳勇升一樣抱有「國際工作夢」的學生少之又少。唐玉真無奈地說,比起越南、印尼語,更多家長寧願下課送小孩去學英語,「對他們來說,這樣更有競爭力,推動母語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