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晚間六點五十分,信義路下班車潮正蜂擁,拐個彎進金華街,政大公企中心越南語教室已全數滿座,中年的企業主管、穿套裝的粉領族翻開課本,一句句認真複誦。
越南語教師陳凰鳳說:「上班族學東南亞語,大多目標明確、絕少遲到缺課;大學生大多為拿學分,教室氣氛大不同。」
語言熱潮 產業界早吹起
東南亞語相關學科向來被視為冷門領域,全台一百七十餘間大專院校,直到今年才由暨南大學成立全台第一個「東南亞學系」,國家南進教育政策步伐比鄰近的南韓慢了五十年。但產業界的東協語學習熱,早在十年前就悄悄吹起。
在公企中心執教十幾年的陳凰鳳觀察,上世紀末起,大批越南女性嫁來台,約自二○○三年,丈夫為了家庭和諧,觀念轉變願學越語。加上海外投資經商需求,企業界迫切需要越南語人才,甚至願開數倍高薪給外派人員,吸引不少上班族進修,產業界人士看準東協新興市場潛力,學習黏著度大幅提高。
學泰語 補習班天天有課
泰語教師譚華德說,以前開泰語班,一級(最初級)人多,越進階學生越少,泰語四級就因招生不足開不成了,如今竟能開到泰語廿四級,周一至周日天天有課。東南亞語課的熱門程度已與財經、企業管理、行銷、證券等課程不相上下。
「上班族自掏腰包,非常珍惜下班後的學習機會,有問題就舉手發問,獨立學習、主動複習,上課鐘響前十分鐘就到了。」譚華德比較校園圍牆內外的學習差異,「大學泰語課修課人數只有業界的一半,遲到蹺課的不少,考試都靠『共筆』(共同筆記),全班錯的地方幾乎一樣。」
柬埔寨、緬甸語 付之闕如
東南亞語學習目的,也因國別而不同。越南為台灣僅次於對中國大陸的最大對外投資國,學生大抵是工作需求;泰國近幾年則在電視劇及觀光旅遊加持下,學生八成以上因「哈泰」而熱中學泰文。
不過,目前東南亞語言除了越南、泰國及印馬語之外,其他如柬埔寨語、緬甸語,學習資源付之闕如。
五十二歲的科技公司副總經理姜天陽,因公司今年起委託越南軟體公司協助開發電腦程式,半年前開始學越南語。
越南員工 熱衷進修中文
他實際走訪發現,且越南員工雖不愛加班,卻熱中利用下班時間進修中文、英文,對職涯企圖心「滿強的」;反倒台灣上班族,加班成常態,壓榨了進修外語充實自我的時間。
上班族王雅君因自助旅行,對泰國深深著迷,她勤學泰文,更深入研究泰國老年福利措施及比較兩岸對泰國的經貿政策,感受東協是一片藍海,不排除未來赴泰就業。
公家機關約聘人員邢代萱,因喜愛泰劇開始學泰文,因公職考競爭激烈,她從較冷門的泰文切入,挑戰考移民署或其他機關駐外人員,上榜機會更大。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