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是沒有人要來,現在是不得不來」,不出來發展,台灣遲早會被邊緣化,中鋼住金董事長翁朝棟說。
中鋼考慮了廿年,終於邁出腳步前進越南投資。翁朝棟說,中鋼選擇的越南,剛好位居「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黃金交叉樞紐,幾乎是近年台商南進投資的首選。
翁朝棟說,中國大陸自世界工廠退位後,更凸顯東南亞市場的重要性;要承接世界工廠的角色,須符合「市場夠大、人口夠多、老百姓夠窮」等條件。東協有六億人口、是全球第三大人口群體,越南基本工資現約兩百美元,僅大陸三分之一,連大陸企業都赴越南投資。
味丹策略長謝朝煌說,十年、廿年前來東南亞投資的廠商,可能最先只考量到生產成本,但現在東協已是一高速發展中的新興市場,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品牌和通路最重要的附加價值都已建立,這個市場不容忽視或放棄」。
越南政府計畫投資部統計,在越南投資最大外資是日本,台灣只排到第四。但根據我駐越代表處和台灣商會統計,若加計透過第三地轉進投資的台商總數達四千家,總金額近六百億美元,已成越南第一大外資。
五一三排華暴動,是否嚇退台商?駐胡志明市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陳柏秀說,若越南政府拿不出道歉和具體賠償承諾,可能會有台商因而撤資。
但多數台商,不能說走就走。因為中南半島上,其他柬埔寨、寮國,不是人煙稀少,就還是農業社會;馬來西亞成本已高,印尼會排華,菲律賓、泰國政治不穩定,還是只剩越南。
國內藍綠惡鬥,讓台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困難重重,也是很多台商不敢回台的關鍵。
翁朝棟舉例,一噸冷軋鋼品自台灣出口,關稅百分之七,用最低價錢,即一噸六百美元來計算,「我自台灣出口鋼品,光一噸就多人家一千兩百元的關稅,成本這麼高,你要怎麼競爭?」
但只要進入東協市場,就沒有關稅。越南精密董事長李育奇說,台灣被排在這幾個區域架構之外,最終一定會被邊緣化。
曾任外交部長的國泰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錢復也說,台灣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透過ECFA(兩岸經貿協議)做為進RCEP的敲門磚,東協市場對台灣更重要。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