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永隆省,位於胡志明市西南方一百五十多公里,這是台灣媳婦潘氏蓓竹的故鄉,六月底,她帶兩個女兒周琬宜、婉婷及女兒老師林靜宜、王意惠返鄉。
五一三排華陰影猶在,為這趟橫跨兩千公里的旅途,蒙上詭譎的氛圍。行前,潘氏蓓竹再三教同行記者一句越南文:「Tôi là người Đài Loan(我是台灣人)。」以求自保。
返鄉第五天,一早,潘氏蓓竹領同行記者熟練地鑽進隆河市場,每一攤見她都熱情話家常。年輕時,她曾在此賣菜,市場瀰漫久別重聚的溫馨氣氛,渾然不知山雨欲來。
同行的潘氏二妹潘氏泰幸,突不見蹤影,半小時後,她神色倉皇回來。排華過後近二個月,敏感依舊,攤商見一大群口操中文的陌生人扛攝影機過市,暗地通報警察盤查。
警方要求潘氏泰幸簽切結書,承諾拍攝資料絕不洩漏給中國,否則要罰巨款,甚至打電話到記者下榻的飯店查證。
潘氏蓓竹以為排華已遠,卻在妹妹被請入警局「喝茶」,首次面露愁容。將升小五的周琬婷天真問:「他們會殺我們嗎?」
幾天來逛市場,每攤老闆幾乎劈頭就問:「你們是中國人還是韓國人?」榴槤攤小販說,若是中國人,只能看、不准買;銀樓店主更板起面孔嗆,「若是中國人,請出去!」
造訪布店時,老闆娘堆滿笑臉,卻當問起南海鑽油平台爭議的影響,笑容頓時收斂。她說,許多客人聽說是大陸布料,就拒買,生意大受影響,還要記者別再問了。
鞋店老闆娘Kin Neo Dieu見台灣客上門,開心擺出幾雙「MIT」進口鞋熱情招呼。她說,反中意識高漲,大陸鞋是店鋪主力商品,生意一落千丈,若顧客挑中大陸鞋,她會騙稱是台灣貨,才賣得出去。
當記者走過雜貨街,叼著菸、斜倚貨架的一中年男攤商高聲說,眼前這群是中國人,要追出來打。周琬宜這時以越南語回嗆:「是台灣!」攤商一臉錯愕,悻悻然轉過身。「我看不慣他們以為妳們聽不懂,壞話說那麼大聲,你們還對他笑笑的。」周琬宜氣嘟嘟地。
這趟返鄉,母女三人強烈感受文化衝擊及政治緊張,累積幾次實戰經驗,潘氏蓓竹趁對方還未開口,就先發制人「我是台灣來,我嫁給台灣人」,得以全身而退。
十三歲的周琬宜為全團伸張正義,如打了場勝仗,前所未有的興奮感與成就感全寫在臉上,曾因越南血統自卑的她說,「從沒想到懂越南話派上用場!」
記者問兩姊妹,以後要為台越雙邊交流做什麼?姊姊想了想笑說,要請越南阿姨多跟兩地親友介紹越南及台灣,解開中間的結,還要多寫作文,介紹台越;擅長畫畫的妹妹,要用畫筆繪出她從小到大台越美好溫暖的那一面。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