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南向新世力 民間力量
外婆橋計畫 推動多元文化成使命
  • 標準
  • sdg

外婆橋計畫 推動多元文化成使命

2019-09-23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蘇瑋璇╱台北報導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這首兒歌中返回外婆家的心願,對新住民及他們的孩子來說,卻滿是苦澀,太遙遠的距離,只能用思念填補。

誠致教育基金會的「外婆橋計畫」已邁入第四年,至今已把七組新住民二代、媽媽和老師一起送回位於東南亞的外婆家。然而這計畫源頭,來自「要訓練老師了解新住民」。

一開始沒人報名

四方報顧問張正說,四方報探討新住民問題多年,深感許多站在第一線接觸新二代的老師,往往很不了解新住民。發想「外婆橋」模式的張正說,關懷教育的誠致創辦人方新舟三年多前找上他,表示想改善新住民問題時,他和時任立報副總編輯的太太廖雲章討論半天,迸出「外婆橋」構想:「何不把老師拉進來?」

「外婆橋」剛啟動時,雖然提供旅費,卻沒人報名,根本沒有老師願意參加;直到有校長指派老師前往,計畫才終於啟動。原本對新住民所知有限的老師,在踏上學生外婆家後,產生巨大改變。

老師更有同理心

張正說,有老師本來只喜歡去先進國家,經過東南亞家訪,開始接受各國多元文化,甚至認了越南的乾女兒;更多老師從原本自視優越,發現自己在東南亞根本語言不通,遠不如能講雙語的新住民,終於懂得新住民在台心情,返台後做出深具同理心的教案。

在老師、新住民及二代返台後傳遞溫馨故事下,「外婆橋」要找老師不再困難,甚至也有老師主動遞件。張正說,「外婆橋」原本想從「虐待」老師中,讓老師自我改變,如今已得到正面效果。

將見聞帶回課堂

長期關注新住民的國泰慈善基金會從今年寒假起,也搭起了跨越兩千公里的「外婆橋」。基金會與台北教育大學副教授王大修合作,開辦「越南語言班」,寒暑假贊助新住民及二代、老師回越南的旅費。

今年寒假跟著學生回到越南外婆家的桃園縣大成國小老師葉秋圓坦言,去之前很惶恐,保高額保險、打好幾劑預防針,「一心想著給予什麼,沒想到獲得更多。」

十三天中,台灣老師入境隨俗。因為語言不通,全靠比手畫腳,台灣教師深刻體認外籍配偶在台生活的孤獨與掙扎,更立志要將越南見聞帶回台灣的課堂,「多元文化從今以後成為我們的使命」。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