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代將成台灣青年主力之一,民間看到人口結構改變的趨勢,紛投入二代培力。台灣第一份東南亞語報紙四方報,六月開始發行親子共讀專刊國小及國中版;伊甸基金會的新移民二代培力營辦到第五年;善牧基金會由新二代組成的「培根青年團」也於去年成立。
「誰是優勢、弱勢會動態變化,今天許多人看新住民是弱勢,十年後他們可能成為優勢!」四方報編輯中心主任陳大衛說,台灣推動南向政策,新住民二代是極佳部署人選。
國小及國中版親子共讀專刊,兩版都先推出越南文、中文對照版,未來計畫另添印尼文版。專刊並計畫培植新住民及二代成為大小新聞尖兵,將來由新住民自編雜誌。
陳大衛說,新住民國中生人數後年達顛峰,教育部擬將新住民語列國中必修,卻缺教材,四方報將視專刊發送及閱讀情形延伸設計出教案和教材,「現在不做,到時根本來不及。」
伊甸的新移民二代培力營在品格、表演及電影藝術等才藝課程外,也著重多元文化教育。新移民家庭成長中心主任朱莉英說,營隊會要求參與者收集母親娘家文化資料,讓孩子在追蹤原生家庭過程中培養自信,促進親子互動。
伊甸還舉辦親子越語班,朱莉英說,近來伊甸發現有些大孩子對國貿經濟知識特別有興趣,考慮將越語班擴大為周末學校,讓孩子往國際人才邁進。
善牧的「培根」青年團,用意在於「培育台灣的根基」。善牧西區跨國婚姻家庭服務中心主任陳千加說,孩子們每周討論追求夢想等議題,也從事公益服務,近來還自組「培根樂團」,宣揚媽媽母國文化。
「新二代個個都可以是文化大使,在母國為台灣做最佳宣傳。」四方報顧問張正說,新二代生來就有多元文化潛力,不能斷掉跟母國關係,才能提升台灣競爭力。
越南新住民曾女香說,越南排華事件,問題之一在於台商幹部都是華人,若能多些新二代,他們既是台灣人也是越南人,衝突一定可以減到最低,她也鼓勵小孩學越語。
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長年扶助新住民子女及其家庭,執行長蕭秀玲說,他們除了弱勢生課業輔導,也特設資優生培育,避免新住民資優生因資源不夠,無法發揮潛能。
未來,蕭秀玲計畫,讓新住民孩子有更多機會學語言。「這事有『利』在裡面,政府提倡很重要;如果台灣能把配套發展好,新二代人才回母國時,將是很好的回饋台灣力量。」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