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肢體語言表達議題或文化,更能增進不同族群了解!」南洋台灣姊妹會五年前成立南洋姊妹劇團,已經發表七齣戲,不少內容訴諸女性的共有經驗,吸引台灣人報名當團員。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的TIFA多元綜藝團,也招來不少國際老公/老婆寫歌、唱歌,共鳴不分國界。
「用說的大家會睡著,用演的大家都覺得輕鬆又有趣。」南洋姊妹劇團來自柬埔寨的執行秘書李佩香說,姊妹會十多年前陸續開中文班。然而大家發現語言力量有限,在差事劇團協助下,開始進入戲劇世界。
多年來劇碼都由團員自己編寫,不少來自真實經驗。去年演的「她鄉‧他鄉」,演到東南亞新住民天天聽鄰居三姑六婆奚落,以及在傳統父權夫家的處境,激起許多台灣女性共鳴。演後還趨前表示同情:「我們還有娘家可回,妳們娘家那麼遠……。」
今年演的「幸福,無路可退?!」則呈現現行法令造成的荒謬處境:有小孩的新住民若離婚或喪偶,可先以依親方式留台照顧小孩,但孩子滿十八歲,就須遣返回國。李佩香說,不少觀眾在演後座談指出,以前都不知有此不公法令,來看戲才知政府要改的地方還很多。
目前劇團十六名團員中,有三名台灣人是看到劇團招募團員廣告自己跑來,成為劇團了解台灣觀點的重要來源。
TIFA多元綜藝團則以舞蹈、歌唱為主,去年還發行全台第一張國際家庭創作音樂專輯「跨海/牽手」,收有三位新住民及四位台灣老公的創作,其中兩位新住民都用中文寫詞。
太太來自越南的黃國民,作品「娶某」描述自己為何赴越娶親,「其實國際婚姻的男女雙方都需要冒險,台灣老公更該疼惜過海來台的老婆」;來自印尼的施鷺音,以「好想家」傳達在台雖受婆婆寵愛、仍掛念娘家的心情。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