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南向新世力 政府能做什麼
教育扎根╱培育南向人才 吳思華上任大考
  • 標準
  • sdg

教育扎根╱培育南向人才 吳思華上任大考

2018-06-26 聯合新聞網/記者蘇瑋璇╱台北報導

一○二學年新二代人數再創新高,平均每八位國小學生,就有一人是新二代。六月間,時任教育部長的中央大學教授蔣偉寧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表示,政府應跨部會整合資源,投入東南亞文化扎根的工作,尤其教育部的角色「從配合執行、化為主動擘畫」。

蔣偉寧觀察,不少新二代在校不敢透露媽媽來自東南亞,校園必須創造異文化友善的情境,讓孩子「be proud of it」,進而覺得母親的語言有趣、實用,才肯學。

教育部擬於一○八學年起,將新住民語文與閩、客、原住民語等本土語言,同列國中必修課,對於新住民文化意識抬頭,是很大的突破。

不過,教育部首先就會碰到學歷認證困難、東南亞母語師資稀缺的問題。教育部國教署長吳清山說,教育部已委託輔大辦「新住民母語教學人力培訓」,參加培訓者不限學歷。

至於有心進修的新住民,教育部正研擬簡化新住民的學歷認證,在母國就讀國中以下學歷基本上全數採認。現行須由母國的駐外館處驗證、查證通過,未來可望節省查驗程序,只要備妥學歷證明的正本及中譯本,由地方政府教育局處採認。

但另一方面,大學東南亞相關科系稀缺,相較大陸多所民族大學培訓東南亞語文人才行之多年,台灣卻直到一○三學年度,暨南大學獲准增設「東南亞學系」,成為國內第一所東南亞語文獨立設系的大學。

等不及政府的腳步,政大五年前即由台商捐資成立「東南亞語學程」,當時的政大校長就是甫接任教長的吳思華。

教育部高教司長黃雯玲說,高教轉骨很重要的概念是大學分工、發展藍海策略,「暨大抓到一個很好的方向!」尤其稀少語種短期難見成效,國立大學有責任先做,做為資源共享的平台,未來應朝向開放語言課跨校選修、師資共享、建立東南亞語種檢定認證。

蔣偉寧坦言,高教人才培育,確實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如何從國家戰略高度培植東南亞語高教人才,也考驗高教領域出身的吳思華。

蔣偉寧認為,從越南排華事件反映出,台灣對東南亞國家缺乏戰略思考,政府現在的重要工作是跨部會整合,集中火力,若各部會的資源匯集同一平台,「效果會加成。」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