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山林保護 生存空間
荷蘭篇/城市規劃重溝通 甚至徵詢遊民
  • 標準
  • sdg

荷蘭篇/城市規劃重溝通 甚至徵詢遊民

2018-03-29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記者陳乃綾/荷蘭採訪

荷蘭不僅是規畫之國,也是共識之國。

荷蘭不僅是規畫之國,也是共識之國。

為瞭解阿姆斯特丹市如何城市規畫,採訪團隊拜訪市政府空間規畫副處長海默(Z. Hemel)。海默則開門見山說:「談規劃之前,要先談共識」,政府在規畫前,需花很多時間蒐集市民對城市的看法,務求「最大化」市民參與。

城市結構願景計畫成型之前,政府還舉辦公開的展覽和工作坊,讓市民理解城市目前面臨的問題,並有機會暢談對城市的願景。

海默指出,市民發表看法時,不是只「抱怨東、抱怨西」,而會提出有趣的草根觀點,反而打開官員的視角,有利政府做出「有感」的規畫。

「我們甚至會徵詢遊民的意見,因為長期在阿姆斯特丹街上生活的四千名遊民,知道哪裡可獲得食物、哪裡有庇護所,是最了解城市角落的族群。」海默說。

「政府常以專家自居,從高角度往下看、忽略『群眾的集體智慧』。」海默認為,整座城市就是一座可自我運作的大腦,群眾的多樣性,才是成就有機城市的關鍵。

隨行採訪的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說,荷蘭政府推動政策,如還地於河政策,三角洲委員會花了多年時間與居民溝通,務求達成共識,以確保政策的可行性與永續性。

「台灣政府與社會的溝通不到位,許多公聽會、說明會只是依法行政、便宜行事,導致許多民眾不理解政策邏輯而發動抗爭,許多政策經過多年都無法落實」,李鴻源強調,政府如何與民眾達成「夥伴關係」,是台灣政府官員必修的功課。

重視溝通的荷蘭政府,形成特殊的共識文化。荷蘭政府以「溝通之鑰」打開政策執行的大門,值得台灣借鏡。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