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山林保護 地的淪陷
逢雨必淹 屏東沿海房子越長越高
  • 標準
  • sdg

逢雨必淹 屏東沿海房子越長越高

2018-03-29 聯合新聞網/記者張進安/調查報導

屏東,原是台灣天空最藍、太陽最暖的地方,但為了生計,數十年來屏東沿海鄉鎮因漁塭養殖超抽地下水,地層逐年下陷,居民飽受水患之苦,許多人年年為淹水發愁,還要籌錢墊高房屋。國境之南,再暖再亮的陽光,都揮不去地層下陷的陰影。

記者走訪屏東縣林邊鄉、佳冬鄉,當地地勢較低,逢大雨就淹水,居民早已淹怕,幾年前紛紛砸錢為房子「增高」;而無錢可籌的民眾,每逢雨季時,只能忙著綑綁桌椅、搬運家電,千辛萬苦往二樓或高處避災,「逢雨必淹」的夢魘,已成地層下陷區民眾心頭傷口,始終結不了痂。

屏東是台灣養殖漁業的重鎮,屏東漁會表示,佳冬鄉塭豐養殖區的石斑及午仔魚,在大陸很受歡迎 ,已躍為屏東養殖業的明星魚種,石斑與午仔魚一年產值達30億元。但幾十年的養殖漁業也帶來了國土的危機,當地養殖戶跨堤抽取海水的管線橫陳在堤防上,綿延數公里,成了養殖重鎮另類奇觀。而早年養殖戶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嚴重下限,許多舊式平房甚至只留下屋頂一角,更是佳冬的奇景。佳冬鄉燄塭村全村160多戶早習慣淹水,超過一半的住戶,家裡都準備竹筏或橡皮艇,遇到淹水時載人、載物資「比車子好用」。即使水淹一公尺,村民周金明苦笑說:「就像朋友到家裡作客一樣平常」。

民國94年6月12日,颱風襲台,全村淹水1.5公尺,大水退去後,周金明決定將淹水高度刻劃在自家牆上,命名「水災紀念牆」;滿牆鮮豔的標記,每一道記載著水患淹沒的高度,也刻畫出村民身處地層下陷區的無奈,目前已成為觀光客造訪頻繁的新地標。他說,這面牆忠實記錄著當地的淹水歷史,希望能達到警世和教育意義,提醒後人莫忽視大自然反撲的力量。

屏東縣政府近年進行防洪整治工程,當地養殖戶也發展水患的調適策略,為了搶救養殖戶跨堤抽取海水造成的地層下陷,縣府斥資10億元在佳冬興建塭豐海水供水站,已進入試水階段;此站的海水供水設施向外海延伸一公里,是全國最大的海水供水站,足夠供應佳冬塭豐地區270公頃用水,未來並計畫擴增供水面積到480公頃,希望能減少業者抽取地下水,減緩地層下陷問題。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