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世代 青年尋路 二部曲:拚出頭路
拒絕斷奶的青年 每10人至少1人是尼特
  • 標準
  • sdg
  • sdg

拒絕斷奶的青年 每10人至少1人是尼特

2018-07-02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記者林安妮/專題報導

568752.jpg.jpg

尼特族一詞源自英國,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定義,是指十五至廿九歲,未在學、未就業的青年。根據估算,去年底,台灣尼特族至少有四十七萬二千人,也就是說,每十位青年,至少有一人是尼特族。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憫乍看這數字,也不禁皺眉頭,「怎麼會這麼高?」這幾年國內青年、高學歷者失業問題嚴重,引發各方議論。陳憫因此在幾個月前要求同仁盤點,看到數據連她都驚訝。

陳憫表示,國際間對於尼特族沒有一致性定義,主計總處是根據OECD的標準推算台灣尼特規模,「準備升學與幫忙家務的年輕人,都會算進來。」

根據OECD定義,台灣去年四十七點二尼特大軍中,失業者有廿一點四萬人,其餘包括準備升學、料理家務、身心障礙及傷病者,以及理由、動向都不明的人。

儘管OECD定義用在台灣,難以捕捉台灣尼特族真貌,不過,這項不完美的指標,也點出一些真實狀況。首先是,台灣與多數富人俱樂部的OECD國家一樣,均潛藏尼特族;每當經濟惡化,尼特族規模就會跟著膨脹。

主計總處資料顯示,金融海嘯正盛的二 ○○九年,台灣尼特人數高至六十四點三萬人。之後三年,台灣尼特族人數連續下滑,去年底降至四十八萬以下。

再者,從二○一○年的跨國比較,OECD國家尼特族平均占十五至廿九歲人口比率十五點八趴,英國十五點九趴、美國十六點一趴,台灣產業勁敵韓國是十九點二趴,均高於平均線。雖然台灣當年尼特族占比約十二趴,比OECD低,但仍高過日本的九點九趴,凸顯台灣也到了必須正視尼特族的關鍵時刻。

「尼特族是一個社會邁進更成熟階段會發生的結構問題」,在日本協助尼特族自立長達十年的民間組織SodateageNet執行長工藤啟說,尼特族隱蔽在各個階層,在人口多、經濟好的年代,就算不積極處理尼特族問題,社會運作也不會發生困難,不過,隨著各國都面臨少子、高齡化問題,尼特族成了各國沈重包袱。

OECD警告,尼特族不僅白白耗費人力資源,日後也將要花高昂代價,才能將他們推回正軌。在尼特族規模日益壯大的背後,也意味著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以不願投入社會分工、參加勞動的「無聲退場行動」,抵制社會、國家與世界。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