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世代 青年尋路 二部曲:拚出頭路
法藍瓷提供機會 學生接軌企業
  • 標準
  • sdg
  • sdg

法藍瓷提供機會 學生接軌企業

2018-07-04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記者者江睿智/專題報導

畢業前兩個月,一群政大大四生參觀知名文創企業:法藍瓷。同學們看到雕磨師工作情況訝異的問,「以為會是很有藝術氣氛的工作室,沒想到是普通的辦公大樓」。很多人更想問的是,「法藍瓷有沒有提供實習?」

現負責法藍瓷設計大賽計畫的蔡宛靜才廿六歲,她在輔大念企管系時,通過層層徵試,獲選進入法藍瓷實習,參與設計大賽的舉辦,從中累積了團隊合作、溝通、企劃的能力,畢業後順利進入法藍瓷工作。她說,「實習是讓學生與企業接軌最好的機會,對就業很有幫助。」

「為協助青年就業,學校和企業都應扮演積極性角色,全面在大學三年級導入實習制,由企業規畫實習內容,以符合業界需要,」資策會人力發展處長曾華英特別強調,除了學生要到企業實習,了解企業運作與需求,「大學老師更應優先去業界實習,不能連老師都不了解企業需求,如何教學生?」

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指出,台灣的大學畢業生失業比重偏高,反映出教育制度和就業市場之間的落差,也反映出國內大學生求職不積極。以日本為例,大學生從大三開始,男生就會穿西裝、打領帶去面試,到畢業前,每名學生至少寄出上百封求職履歷。

對於政府積極重建技職教育,龔明鑫認為,方向是對的,但「我們要對年輕人誠實」。目前教育部推廣技職,主要論述還是強調未來可以進大學就讀,但本質還是文憑主義;技職教育就是就業準備、深化職業技能。在多元社會下,每個工作有其價值,應誠實讓年輕人了解,「不是所有年輕人都可當教授,只有很少部分的人終身要做研究,絕大多數的人畢業後就是要就業」。龔明鑫認為,家長和學校教育工作者的心態都應調整。

至於產業政策和未來人力政策的銜接,龔明鑫則是樂觀看待。他認為,過去一段時間台灣面臨產業轉型,產業與人力政策銜接的確不密切,會令年輕人對未來就業更茫然。但近來台灣產業慢慢看出方向,例如生技產業確已出現機會;過去被批評的「兩兆雙星」政策,經過重整也開始看到回升的光亮。

他表示,年輕一代處在產業轉型中,面對風險當然較大,政府能做的是盡量幫忙承擔一部分風險,讓年輕人放手嘗試。他很不贊成國內打肥貓的政治氛圍,若是無天無日打拚出成果,社會應該給予肯定與掌聲。

龔明鑫舉首次上市股票IPO(首次公開募股)課稅問題為例,很多人只看到IPO上市股票狂漲的暴利,卻從來沒想過這些年輕人在成功前可能是天天睡在實驗室裡,社會對於勇於嘗試、認真打拚的年輕人和年輕事業,應給予更多肯定與機會。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