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世代 青年尋路 三部曲:高教轉骨
大學退場 學者把脈「50所差不多」
  • 標準
  • sdg
  • sdg

大學退場 學者把脈「50所差不多」

2018-07-05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灣到底要淘汰多少大學,才是最適規模?台大前校長陳維昭曾說,「中國大陸是在社會主義的環境中,用資本主義的方式辦教育;台灣是在資本主義底下,以社會主義的方式在辦教育。」很多大學校長聽了心有戚戚焉。清大講座教授彭宗平則提出另一種算法。他指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會員國的平均大學淨在學率,即十八到廿二歲人口就讀大學的比率約三成四,台灣則多一倍,約六成七。台灣的大學生減半,是合理範圍。

568602.jpg.jpg

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指出,歐美先進國家平均約一百萬人才設一所大學,人口約八百萬的以色列,也不過八所大學,但都辦得很好;香港更是如此,也因經費集中,教授薪水可以是台灣三到四倍,能吸引頂尖學者任教。

即使大陸,類似北京大學等重點學校,特聘教授也可比照歐美的待遇支薪,反觀台灣,教授薪資彈性雖已放寬,但陳力俊說,通常薪水頂多加倍,給不起太高價碼。

568603.jpg.jpg

中研院士、哈佛大學數學系講座教授丘成桐最近更大聲疾呼,台灣的教授薪水太低,將來會流失更多優秀數學家。

按照各國標準,陳力俊說,台灣淘汰到只剩廿三所大學就夠了,但衝擊太大,約五十所差不多。

568601.jpg.jpg

彭宗平當過私立元智大學校長,深知許多辦學不錯的私大,經費運用效率遠高過國立大學,「若減少補助,比照私立大學收費,恐怕很多國立大學會不敵競爭而關掉。」他因此建議教育部,也要讓沒競爭力、缺乏特色的國立大學跟著退場,才能省下更多經費,提升高教品質。

儘管大學倒閉已是不可逆的趨勢,但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提醒教育部,勿讓大學坐以待斃,應及早修正法令,輔導私校轉型;同時看看日本等國如何推動大學整併、建立退場機制。

教育部前部長、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則建議,應提供誘因,讓招生不足的私校早點退場,不要硬撐,例如讓私校倒閉清算後,創辦人可拿回部分校地等等,否則撐越久,越多學生受害。

不過,黃榮村說,私校是「捐資興學」,倒閉後拿回資產,社會目前恐難接受,但一旦少子化來臨,一半學校面臨倒閉危機,說不定社會就可接受了。

彭宗平、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黃榮村等人都認為,更重要的是,政府應建立完整的人力資源調查系統,調查各行業需要多少中、高、低階人力,及不同學歷的薪資,據以訂出人才培育政策,才能有效縮短產學落差。

彭宗平舉例,若美容業只需要高職層次的人力,即使大學畢業起薪也一樣,就應少設大學相關科系,對美容有興趣的學生不用盲目讀大學。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