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人權 食物銀行 善的循環
「我不能白拿別人給的食物…」
  • 標準
  • sdg
  • sdg

「我不能白拿別人給的食物…」

2018-03-28 聯合新聞網/記者劉開元、邱瓊平/台北報導

「我雖然很需要食物銀行的幫助,但我就是覺得,白白拿別人給的食物,有點怪怪的…」因為不願平白受助,從泰國嫁來台灣的外籍新娘「泰嫂」,每天上午主動到女兒就讀的國小擔任導護媽媽,還到社區打掃、到愛心商店清潔打掃。她說,只有這樣,她才能心安理得的享用食物銀行提供的愛心食物。

每天清晨5時多,泰嫂就得早起,先把愛心人士捐助的麵條、米或麵包,張羅給身體癱瘓的丈夫吃,再到社區打掃環境,緊接著騎腳踏車送女兒到學校念書,順便擔任學校導護媽媽。

結束學校導護後,上午8時多,她還要四處打零工,賺取微薄的工資,下午再到學校接女兒,再帶著女兒到愛心商店擦桌子、洗碗盤,用勞力換取店家提供的愛心便當。

「能拿到愛心便當,我心存感激。」泰嫂說,先生原本當建築工人,平均每個月有5、6萬元薪水。九年前剛從泰國嫁來台灣的頭兩年,一家都很幸福快樂。

但七年前某天晚上,先生工作結束和三五好友相約吃宵夜,結果在回家路上,被多名不明人士用木棍圍毆,緊急送醫雖救回一命,卻癱瘓了,只能靠輪椅代步。

幸福家庭一夕變天,全家靠政府發放的重度殘障、租屋津貼度日,房子還因付不出貸款被銀行收回,小孩奶粉、尿布錢,壓得她透不過氣來。「好幾次我都想帶女兒去被車撞、跳樓自殺」但後來想到癱瘓的先生、可愛的女兒,她還是強忍淚水活下來。

在志工的幫助下,泰嫂用政府補助和打工的微薄收入,在板橋租房子,日常生活則靠青年和平團募得的食物、麵包、家庭用品,勉強維持一家溫飽。

自己生活過得不容易,但泰嫂不願平白受助,除了用勞力換食物,她還主動當志工回饋社會。樂天知足的她說:「我生活很辛苦,但社會上還有比我更辛苦的人。」

63歲的林意臻和丈夫劉柏裕,是「1919食物銀行」協助的個案,兩人也是教會志工。林意臻每天在教會陪讀班陪小朋友做功課,當「1919食物銀行」要出任務時,她就穿上顯眼的黃色背心,跟其他志工一起整理物資、發放食物包,還常常主動捲起衣袖,協助獨居老人整理環境。

目前一家五口全靠兒子一份微薄薪水過生活,教會人員也主動幫她申請食物包。每次收到教會送來沉甸甸食物包,林意臻總是充滿感謝,因為社會的幫忙,讓一家人可以溫飽。她滿懷感謝地說,和先生會一直當志工,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

你想參與 可這麼做

基督教救助協會

1919食物銀行

接受捐款與物資捐贈,需求物資包括白米、麵條、罐頭、麥片、維他命、洗衣精、牙刷和菜瓜布等日常生活用品。可利用網路線上捐款或是ATM、超商捐款。

網址:https://www.ccra.org.tw

電話:02-8660-9995分機113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