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台灣快轉 突圍之道
自由化+風險控管…台灣翻轉
  • 標準
  • sdg
  • sdg
  • sdg

自由化+風險控管…台灣翻轉

2018-07-07 聯合新聞網/本報記者林安妮

盛夏七月,火辣的太陽讓人無所遁逃。周六一大早,上百位產官學代表與社群網路觀察員擠進台中鞋技中心會議廳,這一天正逢中區經貿國是會議召開,台下坐了不少大老闆,如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徐秀滄與成霖企業董事長歐陽明。他們都是大肚山經濟奇蹟的重要貢獻者。

歐陽明有個綽號叫做「水龍頭大王」,他是同輩中典型的「台商之光」。在他的年代,台灣經濟成長與國際化、自由化同聲共息,個人事業要成功,無非就是打拚、打拚再打拚。如今,世道有變,自由化不再理所當然,不少人也盼思索一盤能去除「中國味」的國際拼盤。

「很多人擔心,太過融入大陸,台灣會喪失國家安全,但是冒著邊緣化與貧窮風險,會比較好嗎?」歐陽明大半輩子靠著「力用」大陸,開創兩岸事業王國,近年還成功併購歐美知名品牌。他認為,台灣有優勢,不要怕跟大陸做差異化競爭,「最好台灣能吸引大陸跨國企業來台,來愈多,台灣愈安全」。

若是在二○○○年以前,歐陽明此番論調,應會換來一張「大膽西進」的標籤。那時台灣有過多年的兩岸路線辯論,如保守的「戒急用忍」政策,與主張開放但快慢不同的「大膽西進」與「強本西進」論。十多年過去了,台灣還陷入由「中國走向世界」與「世界走向中國」的爭論中。不妙的是,國境外的自由化速度加快,讓台灣焦慮不堪。

「我們必須坦言,在太陽花學運發生前,政府對外論述,較側重經濟邊緣化風險,較少談經濟是否會被大陸影響操縱。」國發會主委管中閔說,學運給政府最大教訓是,有了「避免邊緣化、加快參加區域整合」的A計畫還不夠,還必須有充分控管國安風險的B計畫,「不能說政府完全沒有B計畫,只能說過去注意得也許不夠多」。

管中閔從統計學觀點出發,認為當兩端風險同時存在時,要想辦法壓低一端風險,極力發展另一端;但是要一邊風險完全降到零,也意味著另一端的好處也沒了。

他舉例說,高度追求國安與強調台灣經濟脆弱性的人,同樣必須管控邊緣化風險,否則人民一樣會有疑懼。

中經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張榮豐表示,學運期間有五十萬人上街頭,可視為是政府長期未把民眾對大陸擔憂設計到政策裡的大反撲,「由『中國走向世界』或『世界走向中國』,都是口號,沒有一條路可直直走到底。」台灣要想的是更高層次的戰略,及縝密計算相關利害人的可能反應。

例如,台灣要參與「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要同步計算美國、大陸及其他貿易夥伴可能想法與行動,再從中計算台灣可能的結盟或行進路線,不能硬塞一個「沒有服貿,就沒有TPP跟其他區域經濟整合」的結論給人民。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願景工程基金會是個獨立、非營利的新聞倡議組織,我們相信,好的報導與行動需要時間與資源維持活力運作。歡迎您透過捐款支持我們,不論多寡,都是推動台灣向前邁進的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