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台灣快轉 願景回響
高峰會╱台灣海島型經濟 不開放怎能成長
  • 標準
  • sdg
  • sdg
  • sdg

高峰會╱台灣海島型經濟 不開放怎能成長

2018-07-04 聯合新聞網/記者盧沛樺、楊美玲、郭玫君、曾桂香/台北報導

關鍵兩年、台灣快轉,到底要不要自由化開放市場?今天在論壇中引起熱烈討論;擔任今早高峰會首場對談主持人的前副總統蕭萬長說,「台灣海島型經濟,不開放怎麼能夠成長?」

聯合報系舉辦「關鍵兩年─為台灣經濟開路高峰會」,首場高峰論壇「政府面對機遇與挑戰的作為」由前副總統蕭萬長擔任主持人,與談人包括經建會主委尹啟銘、中央研究院士胡勝正、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與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論壇中除重新梳理台灣經濟發展現所面臨之困境,以及盼台灣經濟全速前進時,應有哪些待做之事,會中也因為各與談人對台灣經濟開放意見有不同角度的解釋,現場交火暗潮洶湧。

陳博志:不該盲目為開放而開放

陳博志針對自由化開放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外國簽FTA(自由貿易協定)而我國被排除在外的傷害,只占GDP百分比的個位數,以影響最大的中、日、韓FTA為例,中華經濟研究院說只會使我國GDP降1.49%,是長期水準值減少1.49%,並非每年都少1.49%,「簽多一點FAT可能不錯,但少簽也不會死。」他說,完全開放當100%,鎖國當0%,中間有很多不同程度的開放,目前我國開放程度可能已達95%,不宜把反對開放更多的人打成「鎖國」,更不該盲目地為開放而開放。

蕭萬長:開放不是目的 是手段

蕭萬長以其過去幾十年來的經驗回應指出,很難看到海島型經濟,不開放怎麼能成長,為此台灣經濟開放與否的論述做了最好的註解及定調。他指出,開放不是口號或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要達到台灣經濟體質提升,因為只有經過競爭,我們才會有更好的提升與更高的競爭。

管中閔:速積極布局區域經濟

管中閔的意見則與陳博志不盡相同,他指出,若像三星已是韓國政府全力支持的產業,「可是如果這樣就夠了,為什麼它們還要積極簽FTA?」他據此強調,台灣政府不可能像韓國政府全力支持一家大型企業,若還不選擇自由開放,不積極布局區域經濟,台灣有什麼條件談未來,而且實在實在看不到未來。

尹啟銘:台灣首要排除保護心態

尹啟銘說,未來兩年台灣處於無任何選舉的契機中,經濟若想急起直追,該做的事包括政府與民間企業首要排除保護心態、如何讓兩岸簽訂的16個協議真正發揮效益、避免政治決策空轉,以及正視國內諸多限制條件,如人力結構老化、國家財政有限無法採取寬鬆策略,進而思索加速台灣經濟起飛的策略。

他強調,他發現大家都很憂心台灣經濟優勢不再、苦思未來經濟發展前景,但顯而易見的是,仍有部份政府部門與民間企業,還是以保護台灣為主,制度性機構記憶還存在,限制區域經濟整合的腳步。

陳博志說,事實上台灣出口落後韓國,不是最近的事,而是幾十年來的事實,換言之,「不是因為FTA,而是產業發展策略有問題。」他說,短期簽不到FTA,不必太擔心。我們輸了,不能全數歸咎於不開放。

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蘇俊榮在會後提問時提議,不如乾脆歸零思考,再逐步將必要的管制強化。「保護不了一輩子,不如完全開放,再重新盤點。」對此,陳博志表示,台灣人憂心台灣喪失競爭力,遠遠落後韓國,不過按照IMF最新公布購買力評價每人GDP,我們多年以來都超過韓國兩成,顯示我們也是很厲害。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