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台灣快轉 願景回響
社論╱台灣出路:從ECFA到TPP
  • 標準
  • sdg
  • sdg
  • sdg

社論╱台灣出路:從ECFA到TPP

2018-07-04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社論

歸納這場高峰會的論辯,為台灣找出路,主要的挑戰與機遇有二:一、能否維持和平穩定的兩岸競合關係;二、能否因應全球化,及參與其他區域經濟整合。具體而言,台灣的出路就是:從ECFA走到TPP。

兩岸競合關係本身,其實就是台灣全球化、區域化、自由化的重要課題,畢竟,台灣不可能出現「沒有中國大陸的全球化、區域化或自由化」;但另一方面,台灣在增進兩岸競合之際,亦須藉由兩岸的和平架構,推進參與其他區域經濟整合,如「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議」(TPP),以平衡兩岸的互賴關係。

此次高峰會有一主流共識:沒有兩岸的和平架構,或失去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支撐,台灣就很難再推進參與其他區域經濟整合;而不設法擴大參與其他區域經濟整合,則兩岸競合的平衡與和平亦可能傾斜或扭曲。連參加高峰會的美、歐、日代表亦有此類見解。

在「兩岸競合」與「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相生又相剋的架構下,台灣必須以和平共生的兩岸政經關係為基礎,進而設法參與其他區域經濟整合,再回過頭藉區域經濟整合來改善及穩定兩岸政經關係。因此,沒有和平穩定的兩岸政治關係,無從談台灣經濟的出路;而台灣經濟的出路,也必須與台灣在兩岸及國際間的政治出路兼籌並顧。亦即,經濟沒出路,政治也不會有出路;反之,政治沒出路,經濟也沒出路。

再者,「兩岸競合」與「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這個相生相剋的架構,已非台灣可作「接受或不接受」的選項,而是台灣別無選擇、必須面對的挑戰或機遇。因為,就「兩岸競合」言,二十餘年來,即使在「戒急用忍」年代,台灣也從未跳脫大陸的經濟磁吸作用,這是台灣必須誠實面對的課題。至於「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則在台灣的競爭對手如韓國等紛紛議簽「自由貿易協議」(FTA)時,台灣只有恐怕簽不成的憂慮,而似乎沒有「不參加」的思考空間。因為,不參加,就必是邊緣化。

其實,不論是台灣與大陸的ECFA,或與其他國家議簽FTA,除了經濟思維,亦是一種政治思考。與大陸進行經貿交流,當然有助於改善兩岸政治關係;想要議簽其他FTA或建立國際平台,亦是欲藉國際的經貿紐帶來提升台灣的政治安全。

因此,馬政府如今攤開的「台灣政經路徑圖」:ECFA→FTA→高雄自由經濟示範區→TPP→台灣自由經貿島,確是朝野應當嚴肅思慮的台灣的出路。這不只是在經濟上不欲被邊緣化,也是在政治上不欲被孤立;只要想一想若在TPP成立後,台灣倘仍置身其外的政經處境如何,即知其中道理。

眾所周知,開放及自由化其實是一個天生的悖論:不開放,不可能提升競爭力;若開放,卻不一定能禁得起、贏得了競爭。於是,對台灣來說,為了開闢政經出路,自由化即成了只許成功、不容失敗的不歸路。

台灣要不要走這條路,看來是別無選擇;至於這條路走不走得成,則是朝野共同的責任。今日若馬政府走不成,另日民進黨執政也必定走不成。然而,民進黨如果連高雄自由經濟示範區亦視為「賣台」,則更如何奢言TPP,及台灣自由經貿島?

其實,由ECFA至TPP這條路徑,所將面臨的外部挑戰之嚴峻,已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何況,倘若台灣內部藍綠撕裂的衝突依然如故,甚至變本加厲,那也就根本不必有此夢想了。因此,我們一再呼籲,台灣若要穿越這條路徑,唯一的可通行車輛就是「兩黨一致」(Bipartisanship);而在這場高峰會中,結束惡鬥、終止內耗,也是異口同聲的關注,如張忠謀主張朝野兩黨對外政策應當一致,而民進黨前立委洪奇昌也主張,反對黨應是理性負責的忠誠反對黨。

台灣的經濟出路與政治出路,其實是同一條路。必須政經同軌,不宜政經矛盾;應使相生,勿令相剋。如此,始有可能從ECFA走到TPP。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