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人物 願景行動者 社會
 「假新聞清潔劑」教長輩查證偽訊息 逢凶化吉
  • 標準

「假新聞清潔劑」教長輩查證偽訊息 逢凶化吉

2021-01-09 記者/郭琇真

假新聞清潔劑出團闢謠、受邀至學校、社區中心開講剛滿兩年,共同發起人張書懷和簡艾薇也很年輕,都是七年級末段班。兩人會起身對抗假新聞的亂象,都和家人有關。

2018年底起,一群穿著粉紅色背心的年輕人偶爾會出沒在晨起的公園、登山口,或寶可夢熱點,帶著宣傳看板,就地擺攤。他們搭訕路人的起手式通常是這樣:「大哥大姊!你有看過這則訊息嗎?」若你好奇停下腳步,接著會聽到:「上面說燙傷敷冰麵粉很有效,你覺得是真的還假的?」

你可能會懷疑,難道是賣藥?若再仔細瞧瞧背心上寫的「假新聞清潔劑」。謎底揭曉,他們是一群關心假新聞(Fake News)和不實訊息(Disinformation)的公民,希望透過街講守護群眾的健康。

假新聞清潔劑專門教導民眾如何自己動手查證不實的健康養生訊息。例如網路上曾盛傳「香蕉不能和八種食物一起吃」內容看來煞有其事,但魔鬼藏在細節裡,翻開網站的服務條款寫著:本網站不擔保訊息完全正確無誤。團隊共同發起人簡艾薇說,通常介紹到這,民眾會有所警覺,知道不是所有網路消息都可輕信,分享前最好要查證。
10978743.jpg.jpg

2018年底,同婚公投在台灣鬧得沸沸揚揚,當時在NGO工作的簡艾薇為了維護同志權益,在LINE上和家人針鋒相對、各說各話。艾薇事後反省自己說教的語氣傷害到家人的自尊心,至今仍努力縫合中。張書懷則是某次出言相勸,父親不要在家庭LINE群組轉載不實訊息「飯後喝冰水致癌」,遭已讀不回,直到當面致歉才化解父子的歧異。

張書懷發現,長輩轉發健康訊息,是出於關心身邊的親朋好友,當被糾正訊息有誤,就像被澆了一盆冷水,心中難免不快。因此向長輩闢謠不能太直接,或是帶有指責的意味,很容易「翻桌」,導致雙方談不下去。謠言還沒消除,兩代人的關係反而因科技的「惡」被破壞了。

網路謠言包羅萬象,他們觀察健康養生類的訊息嚴重會侵害長輩的健康,利用假日,帶著環保肥皂,到公園、登山口等地「搭訕」長輩,聊聊像地瓜葉配牛奶會引發三高等訊息。結果發現真的好多人相信這些謠言,平均每場活動會碰到一至兩個。

團隊闢謠的步驟主要有三項:看一下、問一下、想一下。首先收到訊息先看標題、內容是否相符,來源有無根據,如果無法證實,團隊會鼓勵民眾先詢問親近的家人、兒女,或是把可疑訊息丟到「MyGoPen」等查證工具,了解真實性。總之,旨在建立民眾面對網路訊息要有求證的精神。

簡艾薇去年初到內湖老人服務中心和長輩分享「燙傷敷麵粉」是不實訊息時,引來台下一片譁然。原來有位白髮阿姨受害了,她捲起袖子指著手臂旁一道十公分的深色疤痕說,當初因為聽信謠言拿麵粉來敷,沒有即時送醫,至今很遺憾。血淋淋的個案就站在眼前,讓艾薇很震驚,也加深她要持續推廣的決心。

兩人在社群分享打擊假新聞的行動,獲得同樣關心社會議題的同好仿效,逐漸在高雄、花蓮、彰化、新竹等地開花。團隊滿三人就可出團,有人負責物色地點、有人開車、有人印公版圖卡講義。一切最高指導原則:立即行動。

負責高雄區假新聞清潔劑的主揪MOON說,假新聞層出不窮,必須用游擊戰對應,道具精緻與否不重要,「互動和對話才是重點。」有人把公版講義貼在瓦楞紙上就上街開講,還有人回收廢棄的戳戳樂紙盒重製成道具,吸引親子駐足討論假新聞現象。

團隊志工累積至今約有160人,有工程師、上班族、學生、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等各行各業人士。張書懷說,雖然大家的價值觀和政治立場不同,如有人挺韓、有人喜歡小英,但難得的是志工們不太會討論這些歧異,而是將眼光放在彼此的共通點上,一同關心假新聞,觸發民眾對訊息抱持懷疑、獨立思辨的能力。

10978742.jpg.jpg

團隊偶遭民眾質疑「你們背後應該有政黨支持吧?」簡艾薇為此困擾很久,決定以「粉紅色」作為團隊主視覺,和藍、綠政黨顏色區隔開來。現在每每碰到質疑,她就會亮出粉色背心,「我們無黨無派。」

今年秋季,團隊首度受邀到北高雄社大開設一學期的媒體識讀課程,深刻體悟到在教長輩如何辨別假新聞之前,更重要的是培育資訊素養能力。MOON說,50、60歲以上的年長者近五年才開始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多數人可能連怎麼打電話、傳訊息、上網都不太會操作,「擔心點錯手機會爆炸,」更難說主動判斷line訊息的真實性。

第一堂上完,團隊緊急調整課程講義,從手機基礎操作開始教起。上到第五堂,長輩大多知道打電話、傳line要點哪個icon後,學習力開始突飛猛進。簡艾薇說,長輩其實很希望學會怎麼使用,而不是靠兒女代勞,每每上課前,看到70歲的阿伯懷裡抱著厚厚的講義走進來、課堂間認真抄寫筆記,都可以感受到他們對這些資源非常珍惜。

「課程中我們其實也在學習,我們既是老師也是學生。」簡艾薇說。例如長輩很喜歡在line群組分享早安圖,年輕世代總拿來調侃、譏笑,但深入了解發現,這是上個世代重視社會連結、關懷彼此的文化,是年輕人很需要學習的素養呢。

他們在教長輩學習使用科技,不被假新聞所害時,也在吸收長輩傳達的關懷文化。這無非是一場世代溝通的縫合與交流。「下次若碰到長輩發早安圖,不妨用晚輩圖回送給他吧。」簡艾薇說。

10978741.jpg.jpg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