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人物 願景行動者 環境
荒野旅人  告別式為參加者捐款  給生態的最後禮物
  • 標準

荒野旅人 告別式為參加者捐款 給生態的最後禮物

2020-06-20 願景特約/李欣澄

六月七日,是新冠疫情下台灣大解封,我也出門了,心情卻是沉重。這天,是我第一次參加朋友的告別式,我來跟荒野旅人李宜真告別。

正當我還在尋找廳堂位置,就看到那熟悉的背心款式: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背心,我們全家都曾穿上這背心。這裡像是老友的聚會。

46歲的李宜真,是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她與先生周盟傑更奇妙地在我生命中扮演一種介於父母與手足的引導角色。宜真在2019年底被診斷出罹患罕見癌症,短短幾個月癌症就帶走她,我來不及向她告別,以及說出我心裡所有因她而生的改變。

廳堂中有樹木、野薑花、姑婆芋,耳朵聽到的是小鳥青蛙鳴唱,伴隨著潺潺流水聲,而宜真的照片,就豎立在這片綠意中。啊!這就是我記得的宜真,活在她愛的大自然裡。

為每一位來告別的朋友 捐500元給生態

每個來向她告別的朋友都拿到一張捐款收據。盟傑說,這是宜真最後的心意:告別式不收奠儀,甚至要為到場的朋友每人捐五百元,平均分配給宜真指名的團體,包括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市野鳥學會、中華民國紅心字會及動保團體。那天捐出了一百萬元。

阿傑解釋,宜真覺得自己生前為自然還做得不夠多;以告別式為名而捐款,這是她這一生能為眾多守護自然的NGO所能做的最後一件事。

14年前的環保婚禮 荒野結連理

宜真與阿傑因賞鳥、一起推廣保育而相識相愛,14年前的婚禮宛如一場保育團體的嘉年華會,現場還開放台北市野鳥學會、中華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現場宣傳理念。那年我九歲,和雙胞胎妹妹表演會扯鈴獨輪車,想起來,仍恍如昨日。

8054323.jpg.jpg

那時,他們就把婚禮禮金捐給各自所屬的保育團體。他們認為婚禮只是形式,但生態保育才是永續。這場婚禮,開啟我對於公益的了解與想像。他們後來成為我家樓下鄰居,緣分更近了。

保育生態 在資本世界中找路

他們不是想像中的環保狂人,離群索居、反對資本世界。宜真在國際企管顧問公司擔任企管顧問,阿傑任職於製藥公司。宜真在37歲時決定離職,到英國念轉型經濟碩士,是台灣首位前往英國舒馬赫永續經濟學院(Schumacher College)修讀轉型經濟學(Economics for Transition)碩士學位的學生,希望用經濟、企管的專業,幫助生態。

每次到她家串門子,宜真都會問我和妹妹:以後要做什麼?我們的理想生活模式長什麼模樣?等等既生活又哲學的問題。還記得宜真最想當的是考古學家,當時覺得她的回答太跳TONE,以為她在開玩笑,很可惜沒有追問。宜真總是不滿意我們務實的回答,很愛挑戰我們僵化「讀書─工作─結婚─買車買房」的主流思維,她希望我們能有獨立的思考。

從英國回來後,宜真由商場轉換到NGO,在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工作。幾個月後,換阿傑從高薪的藥廠離職,去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當鳥類調查員。宜真與阿傑選擇走一條不一樣的路,貼近更真實的自己。他們說,每一步都是冒險,但每一步都求盡心盡力,其他的,就讓生命盡情揮灑。

「Gap 21 project」 西伯利亞鐵路之旅

六年前剛考完大學入學考試,我跟妹妹馬上衝到宜真家解悶。「你們有什麼暑假計畫?」等不及我們坐定,宜真馬上拋來「你們有什麼暑假計畫?」我們才剛把課本丟開,根本沒想過哪。

「啊!不然你們去西伯利亞好了!」阿傑冒出一句。宜真說:「那我跟你們去!」我們一致認同:搭火車穿越那個地理課本上長長的西伯利亞鐵路好了!還有比這個更酷的成年禮嗎?

8060970.jpg.jpg

就這樣,我們敲定了由我跟妹妹、妹妹高中同學、兒時玩伴、以及宜真跟宜真媽媽的「六人西伯利亞之旅」,也取了響亮亮的「Gap 21 project」,想看看分別差21歲的老中青三代一起旅行,會激起什麼樣的火花。

來不及完成的討論 無盡的懷念

當我們在蒙古吃韓國菜及印度料理時,我們討論起自然生態原始的平衡以及人類自由選擇食物的權利。在成吉思汗的曠野裡,夥伴終於連到WIFI可以和家人視訊而心情激動之時,我們在一起思考孤獨,思考每個個人在世界上孤獨的冒險,思考什麼是家。

8060908.jpg.jpg
當我們騎著馬,在不同蒙古包聚落遷徙移動時,我們辯論起教育、甚至旅遊,可以如何改變消費者?從草原談到造成海洋汙染的衣服棉絮,討論沒有錢的人如何過永續的生活。說好要把我們這些旅行對話:如何面對這個資本、全球化社會的辯論紀錄成一本書,儘管最後計劃流產,我會帶著這樣跨世代的熱情繼續追問下去。
8060923.jpg.jpg

宜真阿傑在四年前搬家,鄰居緣分告一段落,透過網路看到他們分享生活。宜真這幾年陸續做不同的工作,也曾回公司職場檢視與省思修煉的成果。其他時間,宜真都投入了最愛的公益事業,進行非營利組織的顧問與諮詢工作,結合自己的財務管理、組織專業,輔導新創立的社會企業面對市場的挑戰。

宜真曾在臉書自問:「這樣的非典型的生命循環,我得到什麼?又失去什麼?」

她給自己的答案是:「檢視與洗淨後,最該感謝的,還是我的原生家庭與先生。是那一起無懼於正常生命所應該過的生活,而給出的智慧與勇氣。對於自己而言,是真正透徹了悟生命的渴望,塑形成為我今日的樣貌。人生如此漫長又如此短暫,驚覺的,又哪只是我們擁有的卻實際上無法記錄的回憶時光。」

8054302.png.jpg

罹病後的宜真曾想舉辦生前告別式,但因虛弱,只能在臉書舉辦「生前告別式」,誰也不知此時距終點只剩一個月。她在臉書寫道:「謝謝能和你們相遇。謝謝累世的彼此寬恕和愛。下台一鞠躬。」她分享大陸歌手周深的「親愛的旅人」這首歌,代表自己的所有心情。就像這首歌所說的,我們都是時空的旅人,就算就此告別,也要記得「相遇是種來自於時光的饋贈,那麼離別時,也一定要微笑著,回憶放心中」!(https://youtu.be/ucgvRwvSoBU)

朋友湧入臉書留言,阿傑把留言匯集成名為「啟程告別式」的紀念冊。紀念冊裡的留言除了家人、同學、也有環保組織、社會企業等各界的祝福。字裡行間中,再次看到宜真的不典型人生,並從中得到力量。

帶著朋友的祝福 啟程

親友寫著:

「有俠女的帥氣,有機靈的創意,有睿智的知性,有仙氣的靈性,是我們六年級生的創新者,創新婚禮,創新生活,創新告別式,有妳真好,我們來日在另一端相見。」

「『快樂活,健康死』,生的時候做有意義的事,善待土地、友愛生靈、健康飲食、心情愉悅;當身體自然衰敗時,拒絕過度醫療,明白肉體終將融於自然,而欣然接受。

難嗎?前天下午過世的好友,40多歲的宜真用她精彩一生做了漂亮示範。相信很多人會和我一樣,被她生命中所做所為感動,並在心中潛移默化延續她對天地萬物的關懷。」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說,很感佩宜真能在生命中創立令人感動的典範,她實踐了我們或許知道但是沒辦法如她活得這麼透徹的真理—─我們這一生唯一能擁有的是我們付出去的,以及分享給全世界、仍在人間流轉的善意。

長大後,有好多在思考的問題,包含:一輩子都得賺大錢嗎?人生準備好冒多少險?什麼樣的工作,才叫有意義的工作?想為社會帶來什麼貢獻?你發揮人生的可能性了嗎?是否太過依循前人的道路?要怎麼和一個人白頭偕老? 總能在宜真阿傑身上,得到啟發,並思考自己的答案。很不甘心,沒有跟宜真多聊一點她的不典型人生。

步出靈堂,在一片綠意中,我相信,宜真向世間的告別式,也是前往一個更美好世界的啓程式。而她分享給世間的善意,將不停地在人間流轉。

想念宜真時,我會唱起這首歌:

「就此告別吧 水上的列車就快到站

開往未來的路上 沒有人會再回返

說聲再見吧 就算留戀也不要回頭看

在那大海的彼端 一定有空濛的彼岸

做最溫柔的夢 盛滿世間行色匆匆

在渺茫的時空 在千百萬人之中 聽一聽心聲

一路不斷失去 一生將不斷見證

看過再多風景眼眸如初清澄 愛依舊能讓你動容

親愛的旅人 沒有一條路無風無浪

會有孤獨 會有悲傷 也會有無盡的希望

親愛的旅人 這一程會短暫卻又漫長

而一切終將 匯聚成最充盈的景象

就此告別吧 身後的燈火逐漸暗淡

每個戀家的孩子 都要揚起遠行的帆

說聲再見吧 美好的夢境不會消散

你的愛枕在臂彎 心臟將畢生柔軟

既然相遇是種 來自於時光的饋贈

那麼離別時 也一定要微笑著 回憶放心中

生命無限渺小 卻同樣無限恢弘

你為尋找或者告別耗盡一生 也足夠讓人心動

親愛的旅人 你仍是記憶中的模樣

穿過人群 走過人間 再去往更遠的遠方

你靈魂深處 總要有這樣一個地方

永遠在海面漂蕩

在半空中飛揚

永遠輕盈永遠滾燙

不願下沉不肯下降。」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