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人物 願景行動者 環境
陳盡川:剩下的生命留給海洋
  • 標準
  • sdg

陳盡川:剩下的生命留給海洋

2020-06-08 記者/鐘聖雄

「以前覺得⋯⋯人生只打算活到六十歲。剩下的生命,我要全部留給推廣海洋保育。」

陳盡川,一個幾乎所有澎湖漁民都知道的名字。他常趁著沒有月色的闇夜,開著那批著鐵灰掩護色的「調查船」,埋伏在澎湖海域上,用夜視鏡悄悄鎖定違法捕魚者,再通報海巡執法人員前來查緝。

違法漁民、海膽盜採者、氣瓶打魚人都對他恨得牙癢癢,巴不得這片海再沒有他容身之處。2018 年 9 月,陳盡川在海上被違法漁獵者打了個頭破血流,意外提升各界對違法漁獵議題的關注度;而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

明年,陳盡川將滿六十歲。如果沒有健康意外也沒有再被攻擊,他還會像條海上活龍般,持續當個盡責的吹哨人。

當大海不再任人類予取予求

7894061.jpg.jpg

許多陳盡川那一輩的澎湖人,都是泡在海裡長大的。他回憶,幼時老爸夜裡出海,總愛帶著五、六歲的他上船作陪;雖然他什麼忙也幫不上,但在漆黑的海上,有家人陪伴總是心安。年紀再大些,他就跟著兄姐在海裡遊玩,一跳進水裡,身體就本能般學會游泳。「就像魚一樣」,他說。

再後來,他開始跟著父親出海捕魚。當時許多窮困的漁民還買不起動力艇,父親駕船出去兩手搖槳,他就得負責在船尾用手拉網。五十年前,大海就像個「無限冰箱」,海洋資源彷彿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般,手拉網一下水,再拉上來時就是滿船漁獲。他說,當時的人甚至連捕海膽,也是整船塞滿才回港。

可是沒人料到,才僅僅半個世紀的時間,這個彷彿永遠任人類予取予求的無限冰箱,能吐出的資源越來越少了⋯⋯

漁民不是一種工作,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初中還沒畢業,陳盡川就保送進了軍校。退伍前幾年,他成了風浪板國手,後來認知這不是個能當飯吃的行業,於是辭掉國手,自願請調回空軍修練機工技術。退伍後,他成了冷凍工程業者,同時也不間斷推廣水上運動與海洋保育。

大約二十年前,他隱約感到海變得不一樣了;但那個不一樣,只像是一種朦朧的感覺。2011 年,為了驗證那份對海的不安,他向親戚張羅點錢造了自己的船,命名「金合全 66 號」,開始著手調查周遭海域生態。終於,那份感覺成為確信,他深刻感受到海洋面臨危機,於是開始檢舉非法漁業行為,搖身一變成為海洋保育「志工」。

採訪到一半時我才終於意識到,原來陳盡川這輩子,從沒有真正以「漁民」為業。我問,他經年累月檢舉違法捕魚,會不會有漁民批評,是他不懂漁業現實,不「接海氣」,才會自命清高地舉著保育大旗,妨礙漁民討生活?

對於這樣的疑問,陳盡川只是不疾不徐地回答:「雖然我實際上工作沒有當過漁民,但漁民這個身份對很多澎湖人來說,比較是一種生活型態,而不是工作。」他說,他那一輩人多是從小跟長輩出去拉網捕魚,回家還要殺魚;在這樣的生活體驗中,你能說誰不懂漁業,誰又不曾活得像個漁民?

而正因為這樣的身份認同,陳盡川更對漁業的資源枯竭有感。他說:

「人家說,生命的意義是為了延續下一代,所以一定要給他們一個好的環境。但現在除了賺錢以外什麼也沒有,環境弄壞了,你也買不回來。我不希望以前豐富的海洋資源,在我們這一代變得越來越少,就想去保護他。」

有更好的技術,就該承擔更難的工作

談及海洋保育,多數人直覺就是要解決海洋廢棄物問題。但陳盡川說,垃圾一般人也能處理,他們的團隊擁有更好的技術和設備,就應該承擔更困難的工作。陳盡川口中更困難的工作,除了容易與漁民起糾紛的非法漁業檢舉外,還包括珊瑚礁、海膽棲地復育等工作。

點進陳盡川的臉書帳號動態牆,就能發現他的發文幾乎都和海有關。前天在擔心珊瑚礁白化與藻類附著問題,昨天在談海洋國家公園的管理疏失,今天則轉貼漁民違法用延繩釣捕撈非傳統季節性魚類。

他要用一切行動證明,要把自己剩餘的時間奉獻給海洋-包含自己的鮮血。

7894062.jpg.jpg
7894063.jpg.jpg

不怕死,不要錢

2018 年 9 月 20 日清早,陳盡川與另一名志工如往常般,開著船在貓嶼附近水域「巡邏」。他們發現一艘潛水愛好者的船泊在浮礁附近,疑似正違法使用氣瓶搭配魚叉捕魚,於是他們靠近拍照後,先把對方船隻訊息和影像張貼到臉書上,接著就是待在附近水域持續拍攝,希望藉此嚇阻違法行為。

未料,對方發現他的貼文後怒不可抑,強行登上他的小艇對他破口大罵,並用潛水手電筒在他頭上敲出好幾道長達九公分的裂口,隨即揚長而去。雖然陳盡川當場血流如注的畫面,如今看來仍然可怖,但他卻說,「其實我當時一點也不生氣、不難過,反而覺得這是好機會,終於可以擴大議題能見度了」。

後來,陳盡川冷靜地自行開船回港後,一身是血前往警局報案,並第一時間要求警察幫他找記者。警察看他傷勢不輕,拒絕幫他找記者,並要他先前往醫院接受治療。陳盡川在被警方拒絕後,心想「好啊,那我就去縣政府靜坐」,旋即付諸實行。

7894060.jpg.jpg

後來,救護車直接前往縣政府將陳盡川帶去醫院,而他也終於如願受訪,滿頭鮮血地呼籲各界共同專注違法漁獵問題。

這起案件後來對簿公堂時,動手的一方不斷提議要賠錢和解,卻都被陳盡川斷然拒絕,只要求對方登報道歉,或用任何方式公開事實經過。

陳盡川是這樣的人-不怕死,不要錢。

海洋保育成功與否,關鍵在心態

2014 年 6 月,「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掛牌,成為台灣第九座國家公園,也是繼「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後,第二座海洋國家公園。陳盡川原以為,自己熟悉的這片海域終於能真正休養生息,日益減少的魚群、海膽也有機會回到過往的規模。沒想到幾年過去,他卻仍不停在南方四島海域上當「抓耙仔」,疲於奔命地檢舉漁民違法捕魚。

他感嘆,國家願意重視海洋問題,成立國家公園當然是好事,但南方四島的現況卻是,徒有保育、禁漁的法規,卻沒有落實管理的魄力;「不落實執法,國家公園就只是掛好看的。」他失望地說。

我問他,假如現在能當面見到總統,他有什麼想對她說的話?他歪頭想了半响,然後正色對我說道:

「我們志工隊的標語,是『疼惜咱的海洋,為子孫留後路』。海洋資源是人類生存的根本,而我們這輩人的歷史責任,就是要承擔復育海洋的重任。現在政府不是沒有管理海洋的法規,但政府卻因為不敢得罪漁民,所以沒有落實執法的勇氣,想做事的人,都很快就下台了。台灣的海保能不能成功,關鍵是心態問題。」
7894058.jpg.jpg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