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各種看見 性別意識 蔡宜文專欄
蔡宜文專欄:女人都愛「8+9」?
  • 標準
  • sdg
  • sdg

蔡宜文專欄:女人都愛「8+9」?

2022-04-18 戀愛百態作者/蔡宜文

諮商心理師「瑪那熊」在他的粉專發布了一個懶人包,提到Dcard有篇文章討論「為什麼『8+9』都有女友」,發文者自認是好人卻被發了「好人卡」。如果用「8+9、女生、Dcard」作為關鍵字來搜尋,可以看到不少文章呼應瑪那熊粉專:溫良恭儉讓的「好男人」對「8+9身邊不缺妹子」感到疑惑與不平。

瑪那熊推出懶人包及相關課程,為「好男人」開示:他認為8+9有妹而好男人無妹的關鍵差異,是好人常用問句,而8+9通常用肯定句,也因此8+9讓女性感受到霸氣,好人則讓人覺得沒有GUTS或是沒主見。

我不確定他所描述的狀況是否為真,也不否定他所提出的把妹技巧,但我想要從這個懶人包為起點來討論「為什麼『8+9』都有女朋友?」會變成一個問題。

8+9是誰?

蔡宜文專欄:「8+9」是台灣民間信仰「八家將」的台語發音的諧音。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首先,我們先討論的是,「8+9」到底是誰,指的是哪群人?

「8+9」是八家將台語發音「pat-ka-tsiòng」的諧音,八家將原本是台灣民間信仰的一部分,但因為部分組織跟黑道有連結,加上刻板印象中陣頭成員偏向年輕、社經與學歷都較低、容易衝動行事、聚眾鬧事等,也因此在在批踢踢等網路論壇中,「8+9」多半為負面用語,將其連結上流氓、屁孩、不良少年等年輕男性。

被指涉為「8+9」的群體,在社群媒體或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事作風,通常也較不符合主流社會的道德標準,例如鬥毆、飆車或是在網路上嗆聲吵架等。

於是,Dcard或是批踢踢在討論「為什麼『8+9』都有女朋友?」時,背後所隱含的其實是「為什麼這群『不好的』男人,卻有女朋友」,其所對比的,就是為什麼「好的」男人卻沒有女友。

這,不公平?

蔡宜文專欄:男性背影。圖/取自Unsplash

如此不合乎常理的現象,自然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這也是為什麼網路論壇要不停討論8+9不缺女友的原因,甚至瑪那熊要教授「好男人」吸引女人的「技術」。

「不好的男人」之所以不缺妹子,必然是因為他們有我們(也就是好人們)所缺乏的技術。

可是,真的是如此嗎?

我們應該先質疑「好人」與「8+9」這兩種不同的男人型態。

好人的想像通常與8+9的刻板印象是互斥的,好人的標準可能是:高學歷、穩定工作及收入、符合社會期待的舉止表現,例如:不會飆車、有禮貌不會罵髒話、不會用肢體暴力來解決問題等。他們可能不擅長體能、身材也沒有很結實、不擅長戶外活動、或不擅長玩樂,同時也在青少年時期因課業等因素,很少跟異性交往(部分借鑒自我們對於「宅男」的刻板印象)等。

被發「好人卡」的男人,卻常常自認或被主流媒體描述成不受女性歡迎的男子。8+9則相反,他們多數的行為評價都偏向負面,在好人的眼中或媒體的呈現卻是「不缺妹子的」。

所以是女人比較笨,看不清楚人心,還是女人不懂好人的價值嗎?

文武男人的競爭

蔡宜文專欄:國軍2019年形象月曆。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其實並不是。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好人與8+9對於自身和彼此的評價,都來自於男性社群之間的互相觀看,女性僅是「獎勵」,或是某種班級對抗間,評分版上的小花花。女性並沒有參與到男性社群間,對於自身跟他群的建構。好人與8+9的定義,都是男人自己的定義,進而呈現出「男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想像。

好人與8+9的對立,只是男性社群評價男人的樣態之一,並不是開天闢地第一樁。高穎超(2006)2000-2006年針對台灣義務役男的研究中,提到一個重要的觀點:「文武男人類」,軍隊作為一個陽剛氣質的養成場域,對於役男的身體形象跟培訓,往往集中於「武」端的陽剛氣質,例如雄壯威武、允許粗暴等。男性會依照「武」端的陽剛氣質進行競爭,體格壯碩的男人可能會佔上風,而瘦弱白皙的男人則滑落到下層。

另一個端點也就是「文」,包括:知識、心理精神、民間專業,甚至是社會關係的較量。文與武作為陽剛氣質階序的兩端,並非全然平行,仍會彼此相容,構成陽剛氣質的排序,例如:體能較差的役男,會因他的軍事知識、業務能力等「文」的特質,彌補「武」的劣勢,藉此提升陽剛氣質的排序。

雖然軍隊這個場域有特殊性,但我們可以稍微援引「文」與「武」的例子,思考好人與8+9的對立。假設「好人」屬於「文」的那一端,他們擁有階級上的優勢,像是學歷、知識、教養等,在「文」這一端的陽剛氣概,被認定為優勢,是個好的男人。

8+9則被認為擁有「武」這一端的陽剛氣質,例如體能上的優勢、身材較好、知道很多玩樂的地點、比較罩得住等等,或是如同瑪那熊在懶人包所提到的,他們對待女性的方式更為「霸氣外露」——有趣的是,8+9與暴力相連結的刻板印象,因為連結到「武」端的陽剛氣質,陽剛氣質的排行反而藉此提升了。

女人不是陽剛對抗賽的獎勵品

蔡宜文專欄:不分年齡與性別玩枕頭戰。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陽剛的定義並不是固定的,他是流動且可能在不同的情境中,產生不同的評價跟想像,例如:經典著作《學做工》也提到,工人子弟將腦力勞動跟陰柔氣質、對女性的賤斥連結在一起,同時將體力勞動與男性和陽剛氣概連結在一起,也因此,即使工廠的勞動條件較差,男人仍然自傲於工廠中的體力勞動,認為那才是男人的工作。

在其他討論陽剛氣概的著作中,像是《你這個娘炮》都可以看到,男性在學習成為一個男人的過程當中,必須要讓自己擺脫「像個女人」,最快的方式就是把不符「男人標準」的人丟進「娘娘腔」的分類,以捍衛自己作為「真男人」的地位。

「好人」與「8+9」的對立是一種不同陽剛氣質的相互對抗,「好人」認為自己在陽剛階序上應該取得勝利,卻發現自己在「得到女人」這件事情上慘敗,因此他們必須要紆尊降貴的去學習「8+9」的把妹技巧。

但真正的問題,是在技巧之上嗎?或許並不是,我不否認這世界上有不少女性喜歡有主導權,甚至有些強勢的男性,正如同這世界上有女性喜歡凡事詢問自己,不那麼強勢的男人。

真正的問題是,網路社群藉由「好人」與「8+9」之間的對立,又進一步將女人簡化成某種陽剛對抗賽的獎勵品,「不缺女人」變成了「符合標準」的男人應得的獎勵,不然就是不公平。同時,「8+9」被認定為只是擁有特定技巧才會「得到女人」,再次強化了對中低社經地位男性的刻板印象。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明明是個好人卻沒有伴侶,同時對「『8+9』身邊不缺妹子」感到疑惑,甚至不平時,造成你這個想法的刻板印象,才是你找不到伴侶的主因——然後,你人也真的沒想像中的那麼好。

蔡宜文專欄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