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只賣當地生產的有機食品小店,竟然挽救了一個沒落的小鎮。聽來不可思議,卻是美國舊金山Bi-rite市集的真實故事。
Bi-Rite Market不只是家店,也成了友善土地、風土文化的教育中心。店老闆會問顧客:「你知道番茄是哪裡來的?」顧客通常回答:「美國。」店老闆說:「美國很大啊。」
大部分消費者早已與土地脫節,所見的食物不知來自何處,更不會關心生產食物的農村與農地,這正是現代食安問題與農村困境的根源之一。Bi-Rite填補了空間,賣食物也附贈對鄉土的愛,有機食物品質引來更多美食愛好者,原本沒落的街道,跟著開起十多家店鋪,人潮來了,生機也就來了。
這是公視紀錄片《農村的遠見》第二季中,〈美國舊金山 有機生活美學〉一集的部分精采故事。10月18日公視與美國在台協會(AIT)合辦,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上下游及農傳媒等媒體協辦「美國舊金山—有機生活美學」特映會。
公視董事長陳郁秀說,公視之前《城市的遠見》帶入國際城市如何蛻變,由頹敗變成文化首都;她建議續拍《農村的遠見》,也為農村帶來國際經驗。健康與食安關係密不可分,在事事都在改變的現代社會中,舊金山的有機農夫如何堅持信仰、擁抱自然,並實踐慢活哲學,值得大眾思考與學習。
總策畫林盛豐表示,拍攝〈美國舊金山 有機生活美學〉,非常謝謝AIT農業組組長彭禮(Mark Petry)、農業貿易辦事處總監傅貴(Chris Frederick),是為了呼應台灣慢活與食安議題,期待觀眾有更深刻的認識。
彭禮組長推崇《農村的遠見》讓讀書人更了解現在的農村,造訪德國、荷蘭、美國、日本,展現農村工作者對土地的付出,傳遞保護環境的精神。傅貴則說,加州是美國主要農業生產地,他的很高興能透過《農村的遠見》深入介紹給台灣民眾。
導演劉嵩表示,影片勾勒出土地、農產與跟人的連結,「我們知道食物從哪個土地來,認識農人,知道所有來龍去脈,我們才有可能去愛護土地、愛護環境!」這也驗證了為何「食物運動是環境運動的基礎」。
鏡頭勾勒出舊金山有機慢活的美好,但劉嵩強調,片中退休夫婦以退休金投入農村,是經過多年醞釀及大量閱讀,他並不鼓勵台灣退休族或年輕人看了影片的美好生活就貿然投入農業,「我不是農業專家」,無法回答當中成功的重要關鍵。
第二季《農村的遠見》將自11月12日起,每周二晚上十點於公視播出。該系列紀錄片,共十集,分兩季播出。宣傳短片詳見:https://youtu.be/gBejwDAl57U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