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共好 公共電視 倡議&行動
「農村的遠見」借鏡世界典範為台灣農村尋路
  • 標準
  • sdg

「農村的遠見」借鏡世界典範為台灣農村尋路

2018-12-27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

導演劉嵩與總策劃林盛豐博士十年磨一劍,以4K高水準影像製作《農村的遠見》系列紀錄片。公視攜手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舉辦校園分享會,21日首場抵達關注農業研究的嘉義大學蘭潭校區,放映荷蘭集數〈綠色核心〉,與現場學生借鏡國外、反思台灣農業的未來。

片中敘說,荷蘭西部的一處「永久農地」,被4座城鎮包圍,卻不受土地開發、城市擴張的威脅,因「綠心」(Groene Hart)理念,已是荷蘭國土規畫的重要項目。守護生態資源、地理景觀,以及綠心內的酪農產業,是荷蘭的全民共識。

反觀台灣農村,內部面臨人口外流、產業衰退,外在又有勢力爭奪資源,例如農地上長出高檔民宿、違章工廠等。《農村的遠見》意在找尋各國農村的典範,以「遠見、永續」為角度,探索農村發展的可能性,也開啟台灣社會對農村的想像。

例如荷蘭,與台灣同樣面臨生物多樣性逐年下降的困境,但當地非政府組織「自然資產保護協會」因此收購土地,成立355個自然保護區,維護超過10萬公頃林地;協會也耕耘10年的「新森林計畫」,曾在4天號召2萬人種下7萬棵樹。

嘉義大學景觀系助理教授張高雯也以景觀建築為例,當台灣造景,追求色彩絢麗的花草樹木時,荷蘭卻講求極簡且低調的設計,連堤防也要融人一片綠中,「這種『簡單』的極簡法則,反而更難達成。」

嘉義大學農學院院長林翰謙表示,台灣今年5月才通過《國土計畫法》後,對農業發展影響甚巨。

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助理教授張坤城補充,如近日苗栗縣卓蘭鎮,緊鄰140縣道綠地,原為石虎棲息地,卻將改建成「大安溪濕地公園」,危及石虎棲地。他認為,《國土計畫法》過關後,政府如何拿捏環境保護與開發,兼顧是生態與經濟,才是關鍵。

《農村的遠見》紀錄片於12月起,每周二晚間在公視上映,從荷蘭「綠色核心」、日本MOA制度、印尼峇里島「蘇巴克」制度,到美國納帕河谷、德國懷揚鄉,每個案例都是支持台灣農業永續發展的大補帖。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