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共好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倡議&行動(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以對土地的愛 回應曾經短暫而巨大的存在
  • 標準
  • sdg

以對土地的愛 回應曾經短暫而巨大的存在

2020-03-06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邱文傑
20年前,9月21日深夜1點47分,芮式規模7.3的強震,在台灣人心中留下深刻的記憶。齊柏林導演在921後,立即安排飛行,拍攝他所看見的。25年不間斷的紀錄,對照出台灣土地的美麗與哀傷。 值此時刻,願景工程的合作夥伴—齊柏林基金會—邀請13位來自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從國土開發、保育、社造等角度,提出叮嚀與建議。
6830905.jpg

邱文傑/

大涵設計主持建築師

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廿多年前,有次到科博館找前921地震教育園區侯文忠主任,他熱情引領我在館前林蔭道下欣賞一張一張記錄台灣人文地景的照片,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齊柏林」先生;雖無緣深聊,但「齊柏林」這三個字,廿年來似乎成了台灣人情感甚至自然關懷重要的投射!確實,天災、人禍、全球暖化現象真成了地球的魔咒,當格陵蘭加速融冰而世界政經動盪不穩之際,似乎未來已蒙上一種不安的陰影,彷彿美好的一切瞬間都有可能幻滅,人類文明的璀璨歷程,怎的開始充滿不確定性的因子。而齊柏林先生所要提醒我們的其實就是真真實實陪伴我們度過這二十年,見證地球暖化,山河變色的警世鐘聲,我們第一次大規模見識到自己美麗的大山大海、婆娑之島、美麗之洋。這些滿滿的對人的關懷與對大地滿滿的愛,不就是921地震所提醒世人當珍惜與保護這塊美麗大地。吾等何其有幸生於此,長於斯。提醒每人心中應當有對自然的關懷,對大地的情感,以及對台灣這塊土地永遠說不盡的愛。

那條劃過大地的傷痕(1999),將霧峰運動場跑道瞬間隆起,跑道被車籠埔斷層切過的傷疤。 當年,我受命負責921地震園區的設計。 整體設計以不破壞地震造成的一景一物為原則,運用玻璃來建構第一期斷層保存館的參觀廊道,而酷似貝殼外型的斷層保存館,透過一根根兩公分粗的鋼索,拉起參觀廊道和車籠埔斷層。參觀廊道由PC板和玻璃合成,從廊道的玻璃看出去,就是車籠埔斷層,斷層上方有一層如雨傘般的大型薄膜,透過鋼索串起薄膜和廊道,鋼索代表針線,透過針線縫合地震的傷口,象徵新生。鋼索象徵縫合撕裂的大地,表達傷痛不再。

6830909.jpg

在2006的相片中,這大地的傷疤已隱身於地震斷層館中,被新的紀念構造物好好地呵護著。讓我們學習關懷自己、關懷土地、關懷台灣也關懷世界;一張是震後受傷的大地,而另一張是已漸復甦的人文地景。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我們到底為這地球、為人類做了什麼,或許一切都將如浮光掠影閃過,然而對我而言,他永遠是台灣上空一顆溫暖、耀眼、閃爍著人性關懷的那顆永不熄滅的星星,謝謝他短暫然而「巨大」的停留,留給我們這麼多大地的資產。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