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嘉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主任
一道值得世人敬畏的傷口
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多,在集集的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簡稱特生中心)眷屬宿舍,我一如往常地整理完手邊的研究資料,檢查家中的瓦斯水電開關,再看看水族缸裡的水生植物和魚兒後,關燈上樓睡覺。怎麼也沒想到40幾分鐘後,發生了921大地震。
劇烈的搖晃和轟隆的聲響,驚醒妻兒,我們一家四口在和室靠牆而坐,一陣天搖地動後,妻問我要逃出去嗎?我笑著回答﹕不用吧,萬一房子垮了,從窗戶走出去就好。才說完第二波的強震伴隨地鳴而至,感覺比上次的震動更令人心驚膽顫,後來聽說很多人就是在第二波大震中被傾倒的房屋壓中而罹難。震波過後不久,窗外傳來淒厲的叫聲和手電筒燈光,原來是宿舍同仁早就全部撤離到生態園區楓香步道旁的柏油路上,唯獨我們家沒出現,同仁們非常緊張。我在回應之後,一面下樓清出走道,一面拿手機,確認安全後,帶著妻兒到楓香步道和大家會合。大夥席地而坐,輪流使用還能通話的手機和家人報平安。接下來餘震不斷,我發現在野生動物急救站裡收容的環頸雉每次大聲啼叫後沒多久,餘震就發生。整夜就在牠的間歇啼叫,夾著一次次餘震中,等待天明。
地震後百廢待舉,位於震央的特生中心為行政院農委會的所屬單位,因此農委會負責集集鎮災後的重建工作,並由時任農委會副主委的林享能先生,進駐集集坐鎮指揮。當時除了國軍弟兄外,還有很多民間團體進入集集協助受災民眾,大家齊心協力,互相幫助,人性的溫暖處處可見。
特生中心從事生態保育研究的同仁們,在面對大自然的巨大力量,開始思索如何在這大震後,將生態的觀念注入災後重建的工程中。於是開始在草屯九九峰進行生態長期監測研究,將生態社區的觀念逐步推展到災後重建的鄉鎮中,埔里的桃米生態村就是一個相當知名的案例。在2000年農委會為了活絡地方觀光與產業發展,宣誓對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重視,在12月9日於特生中心舉辦「繽紛的世界-2000年生物多樣性保育展」,短短一個月的展期參觀人數達8萬多人次,對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宣導很有助益,更讓大家看到集集民眾的韌性與地震後的重生。
看著齊柏林先生在1999年921震災後拍攝的集集空拍街景,再對照基金會所提供的2019年集集空照影像,我心中感觸很深。二十年前的921大地震,大自然用巨大無比的力量,在臺灣大地上撕開一道長長的傷口,警惕我們要敬畏自然。也因為這道傷口讓我們的心凝聚在一起,彼此扶持、互相幫助,走出震災的陰霾。二十年後這道傷口慢慢結痂癒合,而人們的開發行為,卻不斷地在臺灣的土地上造成一塊一塊的傷疤。在齊柏林先生的鏡頭中,我們看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值此921大地震二十週年前夕,衷心期盼大家心手相連,共同疼愛我們賴以生存的這片大地。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