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共好 TFT為台灣而教 倡議&行動
清水溝、畫家鄉 TFT教師將教育結合鄉村
  • 標準
  • sdg
  • sdg

清水溝、畫家鄉 TFT教師將教育結合鄉村

2019-08-02 聯合報/實習記者周妤靜 ╱即時報導

2年前,羅令婕與趙廷軒離開熟悉的北部生活圈,前往雲林農村擔任國小教師,這是她們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從陌生的班級經營,到帶領孩子認識家鄉,她們發現,教育的影響力不僅止於校園,還能穿透學校圍牆進入家庭與社區,最終回饋到自己身上。在教育不平等道路上,她們有了持續努力的方向。

在台北讀書的大學生羅令婕與趙廷軒,都在偏鄉、部落擔任過小學課輔老師,畢業那年更下定決心申請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簡稱TFT)為期兩年的偏鄉教師計畫,成為全職教師。

「孩子對於一年換一個導師,是蠻反感的。」羅令婕與趙廷軒任教的學校是雲林縣子茂村的和平國小,該校只有42個學生,且中高年級都由代理老師或代課老師授課,教師流動率相當高。

擔任六年級導師的羅令婕,對學生來講有如空降。因此帶班初期,班級氣氛動盪,有孩子吵著轉學、不遵照她的指令。她花了許多時間處理孩子的反抗情緒,在放學後發起「好奇時間」,與孩子單獨談話、彼此提問,孩子們才漸漸放下心防,甚至自然地談起家庭狀況,她終於能更深入理解每個孩子。

「我想更靠近偏鄉孩子遇到的問題。」這是趙廷軒的使命感,但她任教的第一學期也很無力,她曾親眼見到家長命令孩子跪在柏油路邊,只因沒有準時回家,當時她浮現的念頭是「孩子的出生已經限制了他的未來,而且我無力改變」。

6641622.jpg

但她持續與家長通電話、回報孩子的近況。某天傍晚,趙廷軒怕孩子太晚回家可能挨揍,便默默地跟在孩子身旁,家長卻出乎意料地向趙廷軒承諾:「老師放心,我不會打他。」她認為這位家長或許已感受到她對孩子的關心,也願意接受她的意見,才發現偏鄉的家長其實更信任老師,「老師的力量也越大」。

成為全職教師須具備教學專業、了解班級經營,「相對而言,課輔老師的角色比較像哥哥姊姊。」羅令婕指出。進入教學現場前,TFT提供集訓及實習資源,協助教師掌握基礎能力。待她們進到教學現場,TFT則安排校內督導及教學領導力督導作為諮詢管道,讓她們在充斥挑戰的教學現場中,有足夠的能力正面迎戰。

在「到處都是田」的典型農村中,學校與社區的關係緊密,羅令婕回憶,村民非常關心學校活動與新進教師。羅令婕與趙廷軒也不斷將社區的脈絡帶入課程內容中,「希望孩子知道家鄉是自己的根」趙廷軒表示,與社區連結的過程能讓他們認識、喜愛自己的家鄉。

6641623.jpg

她們曾帶孩子參與「學學文創基金會」主辦的家鄉色彩彩繪展,師生一同踏查社區、訪談村民,拍攝足以代表家鄉的顏色。

「孩子需要成長的舞台。」羅令婕補充,孩子在展覽中擔任導覽員,向旅客解說自己的作品是很難得的機會,具有很大的激勵作用。「我們也發現有些孩子在攝影上有突出的表現,無論構圖和主題都很特別。」在課外活動中,他們便有機會展現考試以外的天份。

「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很重要。」趙廷軒說,他帶著四年級的學生探索社區,發現社區內水溝的惡臭亟待改善,便著手訪問農民、村長、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以及水利局小組長。

趙廷軒表示,「訪談過程我什麼都沒有說」,孩子卻知道如何向村長解釋水溝的狀況、要求村長透過廣播邀請村民來清水溝。然而村長以「那條水溝不歸我管」為由,拒絕協助,雙方一度對峙,最終孩子劃破沉默地說:「村長你什麼都沒做,這樣排水溝的污染會讓大海很髒很髒耶!」結果不僅村長答應處理,不同班級的學生與家長也跟著出動,一同來清水溝。

趙廷軒與羅令婕為和平國小、子茂村帶來許多改變,羅令婕表示:「村民說學校更活潑、更願意嘗試了。」但在教學現場上,老師仍會因為學生達不到要求感到急躁,甚至忘記教學的初衷,趙廷軒說,這時她會提醒自己:「你不是去披荊斬棘的,你是去鬆土的;你不是去揠苗助長的,你是去播下種子的。」這是偏鄉教師王政忠送TFT教師的一段話。

離開和平國小,趙廷軒與羅令婕更確信自己的志向。

趙廷軒發現自己對於「兒童領導力課程」有極大的熱忱,例如在露營中培養解決問題及獨立思考的能力與耐挫力,未來希望成為相關課程的講師。「如果沒有到和平國小,我不會知道自己有這方面的能力。」

羅令婕則準備報考「課程設計」相關的研究所,學習設計涵蓋跨領域知識的主題式教學,「我希望能成為一名教師,並把這樣的教學方法落實在教育現場。」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