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觀點 觀點新世代 社會
氣候災難頻傳,Resilience Force雇災民擔任「災後復原專家」
  • 標準
  • sdg
  • sdg

氣候災難頻傳,Resilience Force雇災民擔任「災後復原專家」

2022-12-07 社企流/Fiona

極端氣候影響下,嚴重的自然災害越來越頻繁,災區救援人員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原本低薪、缺乏工作保障的問題也應受重視。

率先發現此議題的是於美國成立的非營利組織 Resilience Force,組織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董事 Saket Soni 獲選成為 Fast Company 2022 年商界最具創意人士之一。

2005 年,卡崔娜颶風破壞紐奧良,時任社區組織者的 Soni 到當地參與救災行動。2016 年,他再次在紐奧良遇到之前認識的救災人員,他們開始在災難頻傳的墨西哥灣工作。

「我常在半夜接到救災工人的電話,說他的同事從屋頂上掉下來,或是被困在瓦礫之中。」Soni 回憶道。他了解到,災後復原現在已是一種經常性工作,因此必須催生一支需要被保護的敬業勞動力。「很重要的是建立使命感,把一個原本彈性的工作,變成長期的職涯階梯。」

2017 年,Soni 成立 Resilience Force,宣告救災人員在氣候災難頻傳的時代裡,已經不可或缺;此外,他關注救災人員的勞動權益,讓他們在危險環境中,享有應有的職業保障。「他們就像過去的農場工人,從一個作物農地到另一個農地,一季又一季的奔波,卻缺乏追索壞雇主的權利。」Soni 表示。

Resilience Force 會直接僱用社區裡最脆弱的族群,例如在疫情中失業的人,或甚至就是受災戶本人,其中多是女性。「他們非常願意幫助城市裡最脆弱的人,」Resilience Force 的路易斯安那州主管 LaTanja Silvester 表示,「想像一下,如果有現場人員,他們訓練有素、隨時做好準備,且他們來自社區、對當地文化很熟悉,每次災難後都可以提供服務。」

2021 年 8 月,艾達颱風席捲路易斯安那州時,Resilience Force 成員出外確認市民是否安好,為他們送藥物、食物和水,並確保弱勢群體的人和社區保持聯繫。事後的工作匯報會上,Sylvester 指出,這群救災隊感動不已,不僅因為社區迴響熱烈,也因為受過訓練,不用眼睜睜看著家園受災,能夠深入幫助人們。

艾達颱風過境路易斯安那州後,Resilience Force 的工人協助發放飲水。圖/取自Resilience Force粉絲專頁

除了天災的災後復原,救災隊在過去兩年多來,也協助防疫。Silvester 表示,Resilience Force 的成員挨家挨戶提供篩檢服務,使紐奧良的篩檢率增加 6 成。在疫情爆發後到 2021 年 2 月,該市確診率因此低於 5%。

天災也導致家暴案增加,Resilience Force 的成員因為來自同一社區,更有機會與受災戶進行深度談話,能夠有效地發現並處理家暴問題。

Resilience Force 保障救災隊的勞動權益,救災對時薪從12 美元(約新台幣 350 元)起跳,並且會逐步調漲為 18 美元或更多。在九個月的輪調期間,他們會接受廣泛的培訓和教育,幫助他們轉職到相關職業。Resilience Force給予救難隊合理薪資,也向外倡導,應重視並保護救災人員。

2021 年,Soni 說服災後復原公司 Signal Restoration Services,設下最低工資 15 美元的門檻和健康安全標準,並要求承包商遵守同樣規範。Soni 和 Signal 的執行長 Mark Davis 開始一起遊說業界大咖加入他們的行列。

今年 4 月,龍捲風襲擊紐奧良,Resilience Force 救災人員幫忙發放急難救助用品、協助重建房屋。圖/取自Resilience Force 粉絲專頁

面對極端氣候已是人們的日常,Resilience Force 培養一支隨時準備好救災、復原的專業團隊,並雇用弱勢族群,在這個風雲難測的時代,不僅能幫助人,也能保護家園。

本文轉載自社企流網站,更多社會創新創業資訊請上社企流

參考資料:

願景工程基金會是個獨立、非營利的新聞倡議組織,我們相信,好的報導與行動需要時間與資源維持活力運作。歡迎您透過捐款支持我們,不論多寡,都是推動台灣向前邁進的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