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共好 Global Shapers 台北分會 倡議&行動
AI時代 程世嘉:不會寫程式如同新文盲
  • 標準
  • sdg

AI時代 程世嘉:不會寫程式如同新文盲

2018-06-02 聯合報/記者章凱閎╱即時報導

AI技術突飛猛進,連五官被遮蔽的名人照片,機器也能自動補全,引發隱私權爭議。「以後戴口罩上街遊行也沒有用。」StraaS & LIVEhouse共同創辦人程世嘉說,人工智慧發展,帶來科技進步,也伴隨著社會問題,人類必須尋求調適之道。

程世嘉今天在全球傑出青年台北分會(Global Shapers Taipei Hub)舉辦的第五屆年會「共創共好未來」,以「人工智慧」為題,發表短講。

程世嘉說,人類與AI間的「人機戰役」,從遊戲開始。早在AlphaGo前,1997年,科技大廠IBM設計的超級電腦「深藍」(DeepBlue)就曾打敗西洋棋世界冠軍卡斯帕洛(Garry Kasparov);2011年,IBM再度推出人工智慧系統「沃森」(Watson),在美國經典益智節目「危險邊緣」(Jeopardy)奪冠,「人類看不到機器車尾燈。」

AI應用無遠弗屆。程世嘉舉例,Google資料中心運用AI精準預測能源消耗量,可避免多餘的能源散失,省下300至500億元的支出;日本則頒發「特別居民登記證」給虛擬少年「澀谷未來」,向市民收集市政問題,並回報給政府,引起熱議。

但程世嘉說,以深度學習為首的AI技術,運算過程猶如「黑箱」,外人往往難以理解演算法做出結論的依據,甚至連開發者都難以具體說明。

不過程世嘉說,人類可以從機器身上學習。例如,有人模仿AlphaGo棋譜,「就算不知所以然,但也學起來」,結果在網路上連贏十幾個國際高手。

程世嘉說,在機器時代,不會coding(寫程式)猶如「新文盲」,如何「學著快速地重新學習(Learn to re-learn quickly)」?程世嘉說,是人類接下來最大的挑戰。

至於許多人擔憂AI浪潮下,自己將被機器取代。程世嘉說,工作內容「重複性」高者,確實容易被取代,例如在美國佔有400萬工作機會的「卡車駕駛」,AI可以頂替其中200至300萬的工作機會。

「但別低估人與人之間互動的能力。」程世嘉以翻譯工作為例,晚清思想家嚴復曾言「譯事三難:信、達、雅」,但機器取代了「信」、「達」,卻辦不到「雅」,因為文學的共鳴,來自於人(譯者)與人(作者)之間的理解。換言之,「人性」在機器時代下,反而會凸顯出來。

程世嘉說,因應未來趨勢,不單學校教育需要革新,「成人再教育」也勢在必行。他也說,政府須有在職訓練及市場媒合機制,否則大量失業恐引發嚴重的社會與政治問題。

Global Shapers Community是世界經濟論壇發起的青年組織。全球目前有7千多位成員,遍佈158個國家;台灣分會有26位來自不同領域的Shapers。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