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氣候危機 全球塑膠公約
塑膠公約歧見多談不攏? INC主席釋出談判建議
  • 標準
  • sdg

塑膠公約歧見多談不攏? INC主席釋出談判建議

2024-11-18 聯合報/記者邱怡瑄/台北即時報導

為了解決塑膠汙染問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2022年召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INC),邀集各國擬定《全球塑膠公約》,11月底將在韓國釜山舉行最後一輪談判(INC-5)。但官方7月釋出最新版草案,內文仍有近一千個括號,代表各國對括號中的文字沒有共識,至於能否在最後一輪談判中定案,沒人說得準。

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在會議倒數一個月露出希望曙光。INC主席Luis Vayas Valdivieso於10月底發布一份「非正式文件(non-paper)」,為談判設立討論框架。各國環團陸續提出解析,普遍認為這份文件有助於開啟討論,但對解決塑膠汙染問題來說不夠有力。

該文件共17頁,為產品設計、塑膠廢棄物管理、資金機制等31項主題,提出文本措辭及談判方向的建議。這類文件目的通常是為了促進協商,但為了避免產生法律效力,不會列出文件編號、日期等資訊,故以「非正式(non-paper)」稱之。

「這凸顯主席希望透過非正式文件,為目前繁雜的公約內容聚焦出討論重點,並在剩下的7天會議中有效推進。」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說。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指出,這份文件和目前超過70頁的「笨重草案」相比,為談判提供了更清晰、乾淨的起點,但跟強而有力的塑膠公約之間,還存在不小差距,包括缺乏禁止和逐步淘汰有害塑膠化學品的明確文字、僅「鼓勵」各國投入綠色產品設計等等。

在爭議最大的「塑膠生產(supply)」議題上,INC主席沒有給出具體的文字建議,而是呼籲各界在第5輪談判中尋求共識,包括闡明全球塑膠供給與需求間的落差、釐清塑膠回收的成效,承認管理塑膠生產的必要性等等。

「這代表條文(指塑膠生產)的分歧很大,INC主席還沒辦法找出一個讓各方作為談判基礎的說法。」趙家緯分析。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解析該文件時指出,今年生物多樣性大會(CBD COP16)舉辦的次長級會議已定調「擴大塑膠生產」不可行。綠色和平認為,「塑膠生產」章節不應只局限在弭平生產和回收效率的資訊落差,而是要明確納入「全球減產」的意向,停止對初級塑膠聚合物的生產補貼,並在公約定案後的第一次締約方(COP1)會議前,各國要列出減產目標。

綠色和平特別指出,「重複使用」(reuse)是減塑關鍵,應在產品設計相關條文中設立單獨條款;解析團隊也認為,各國在《全球塑膠公約》定案到首次締約方會議(COP1)的過渡期間,很適合從「重複使用」領域著手投入相關工作。

另外,這份「非正式文件(non-paper)」建議公約討論以共識決為主,只有在經過多次努力仍無法達成共識的狀況下,才可以進行多數決投票,且要獲得超過4分之3的同意票。

趙家緯指出,共識決機制與民間對「積極減塑」的期待存在落差,特別是一些產油國在先前會議中已明確阻礙談判進度。「如果仍然採取共識決,就會像過往的氣候公約一樣,一旦少數幾個國家反對,整個公約可能就無法推進。」趙家緯說,「共識決成為阻撓者的保護傘。」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