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力拚2050淨零,加速淘汰燃煤發電、增加再生能源是一大關鍵。英國作為第一個啟動燃煤發電的國家,已關閉了最後一座燃煤電廠;全球再生能源產能快速成長,預計到2030年將增加5,500百萬瓩(GW),與2022年相比增為2.7倍;在陽台安裝太陽能板的熱潮,也從德國吹向西班牙,安裝容易又能節省大量電費。
河流、山脈、海浪及鯨豚等被賦予法律上的人格,也提供人類一種新的認識,自然和非人類生物應被理解為主體,有其內在價值、利益及需求。巴西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量降到九年來的最低點、保育措施確實有助於減緩或扭轉生物多樣性的流失等,都是氣候行動的重要里程碑。
聯合國研究機構「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台」(IPBES)發布最新報告,呼籲立即採取解決生物多樣性危機的行動。台灣環境部近日提出碳標籤制度法制化,將碳足跡標籤年限從5年縮減為2年,並增訂漂綠罰則,最高罰款100萬元。
陽台光電潮從德國吹向西班牙
【衛報】安裝簡易又節省大量電費的太陽能板,已設置在大約150萬個德國陽台上,因而創造了「陽台發電廠」一詞,這樣的熱潮也吹到西班牙,特別是在垂直表面積大於屋頂空間的城市,其吸引力顯而易見。
在西班牙,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公寓裡,在屋頂安裝太陽能板需要取得建築物內大多數居民的同意;但在陽台安裝太陽能板容易多了,除非建築物立面具有重要歷史意義,或遭到居民協會、地方當局特定禁止,否則不需要此類同意。
生產廠商表示,安裝數個300瓦的太陽能板,將為一般家庭節省高達30%的電費,而且只需花費400到800 歐元,不用安裝成本。不過,陽台光電僅在白天工作,電池儲存系統可能增加至少1,000歐元的安裝成本。
(原文:‘If 1.5m Germans have them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in it’: how balcony solar is taking off)
大自然被賦予法律上的人格
【BBC】對於氣候和大自然來說,2024年又是艱難的一年。今年首次突破攝氏1.5度升溫門檻、在全球氣候峰會上脆弱國家感到失望,以及極端天氣對貧窮國家和富裕國家同時帶來日益可怕的影響。不過,今年在氣候和自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非凡的突破。
這些激勵人心的好消息,包括:英國作為第一個啟動燃煤發電的國家,已關閉了最後一座燃煤電廠,以及再生能源在世界各地快速成長。國際能源總署(IEA)估計,全球再生能源產能到2030年將增加5,500百萬瓩(GW),與2022年相比增為2.7倍,略低於聯合國2030年將產能增為3倍的目標。
今年也有愈來愈多的自然景觀和空間被賦予法律上的人格,例如河流、山脈、海浪及鯨豚等。紐約大學專家指出,「法律人格提供了一種新的認識,即自然和非人類生物應被理解為主體(而不是客體),具有內在價值、利益及需求。」此外,巴西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量降到九年來的最低點,以及保育措施確實有助於減緩或扭轉生物多樣性的流失。
(原文:Seven quiet breakthroughs for climate and nature in 2024 you might have missed)
IPBES報告強調鏈結及轉型變革
【歐盟執委會】根據聯合國「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台」(IPBES)最新發布的兩份報告,立即採取解決生物多樣性危機的行動,可以開展大量商業和創新機會,到2030年將在全球創造10兆美元收入,以及支持3.95億個就業機會。
相反地,對於促進生物多樣性目標的行動,比起現在推遲十年的結果,可能導致成本增加一倍;而延緩應對氣候變遷的行動,每年至少會增加5,000億美元的額外成本。
報告強調,如果不採取緊急聯合行動來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水資源短缺、糧食安全、人類健康和氣候變遷等相互依存的全球挑戰,將無法實現一個所有生命都能蓬勃發展的公正且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拜登宣布美國2035年至少減排61%
【紐約時報】美國總統拜登(Biden)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新氣候目標,美國應尋求在2035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水準減少61%至66%。儘管川普(Trump)上任後很可能會忽視進一步減排的承諾,但拜登政府官員希望這能鼓勵州和地方政府繼續減少正在迅速加熱地球的排放量。
最近一項研究指出,拜登政府的政策——尤其是《2022年降低通膨法案》,為風能、太陽能、核能、電動車和其他低碳技術提供的數千億美元資金,可能有助於該國在2035年實現比2005年減排38%至56%的目標。
(原文:Biden, Headed to the Exit, Sets an Aggressive Climate Goal for the U.S.)
台灣加強碳標籤管理,漂綠最高罰百萬
【環境資訊中心】台灣碳足跡制度推行16年,環境部近日提出碳標籤制度法制化,將碳足跡標籤年限從5年縮減為2年,並增訂漂綠罰則,企業任意標示碳標籤涉嫌漂綠,將面臨最高100萬元罰款。
環境部(時為環保署)分別於2009年及2014年推動碳標籤與碳足跡減量標籤,幫助消費者優先選購碳減量產品。2020年進一步訂定「產品碳足跡管理要點」,簡化申請流程、納入查證規範。為因應2023年通過《氣候法》,環境部預告「自願性產品碳足跡管理辦法」,增訂漂綠罰款,若企業任意標示碳標籤涉嫌漂綠,將面臨1萬至100萬元罰款。
此次修訂參酌國際產品碳足跡標籤期限1至3年,將碳標籤期限縮短至2年。因應《氣候法》第37條,未來碳標籤採分級制度,無減量標籤規定,將停止減碳標籤制度並刪除其申請規範。產品類別規則(PCR)制度則不會立即消失,將設緩衝期,並會以調適辦法逐步銜接新的碳標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