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世代 退休力大調查 2021調查結果
社會連結…退休數位力 串起新學習
  • 標準
  • sdg

社會連結…退休數位力 串起新學習

2021-12-27 聯合報/本報記者馮靖惠、許政榆、王慧瑛

疫情造成當代世界前所未有的社會孤立,但數位科技帶來新的連結與可能。專家指出,疫情讓原本需要數年才會發生的改變在短時間內發生,而且也回不去了,如數位轉型。數位力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疫情下對數位科技的掌握學習、人際連結,更可視為退休準備的及早檢測與預習。社會觀察者李明璁在疫情時有個瘋狂的點子,他從歐美去年經驗發現,疫情讓每一個自我在身體和心靈及「人我關係」都有些變化,公視身為公共媒體,應該為台灣在此時「留下些什麼」,著手製作、主持帶狀節目「保持聯絡」,以切片的方式記錄常民百姓在疫情下生活的氣味。

14854850.jpg.jpg

線上進修 已成疫情常態

根據聯合報與元氣網進行的「疫情下的退休力應變大調查」,逾五成四的人曾在三級警戒期間參加線上課程或會議、近五成二的人用手機看疾管家、二成五的人曾和朋友、家人視訊,上串流平台追劇的二成二,嘗試遠距醫療的也有百分之五,顯見數位連結與學習是疫情下的新體驗。

14854854.jpg.jpg

維繫交流 人們重新練習

「疫情有點像是給我們一個練習的機會,重新衡測自我和他人的關係。」李明璁說,因為疫情,人們重新不斷練習:「既獨處,但試著保持聯繫」。

這次疫情對人際關係及相處仍讓他看到希望,雖然被隔離,幸好網路科技讓大家連結起來。「如果在廿、卅年前,大家就被鎖在家裡,頂多只能打電話,可能就更疏離了」。學習和使用社群工具,其實是許多人在疫情下的新嘗試。

社群工具 增互動新功能

陽明交通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張立鴻發現,疫情期間必須在安全距離下互動,社群工具的重要性被凸顯,加上現在強調互動,社群工具開發出許多互動新功能,例如即使是在線上,也能夠表達舉手、鼓掌,或透過表情貼圖、濾鏡等,增加趣味性。

五十五歲單身女子宋婉寧一年前從職場退休,她努力學習台語,想成為鄉土語言師資,原本報名社區大學,五月疫情嚴峻時,社大課程轉為線上,她一口氣參加三個讀書會,從實體面對面轉為用googlemeet討論,只要有網路可用,就能安穩家中坐,上網學習,還有海外同好加入,有種「天涯若比鄰」的凝聚感。

手機比電腦 更常被使用

WaCare遠距健康平台執行長潘人豪認為,數位力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調查發現,許多長輩家中同時有電腦和手機,但手機比電腦更常被使用,主要是手機裡的App、推播,操作方便直覺,而且生活已經數位化,例如到哪兒都要掃實聯制、用LINE聯絡等,我們對數位工具的倚賴愈來愈深,也必須持續學習。

科技門檻 包括習慣心態

不過,李明璁做了「保持聯絡」後發現,科技的穩定性不但不可控,還可能是「門檻」,這個門檻不只是技術,還包括心態和習慣,不同行業的人有著不同的數位落差,有人對著鏡頭講話不自在或連線遇到問題無法解決。另外,人們還是渴望各種真實的互動,即使「網路原生代」也渴望走出網路世界。

張立鴻認為,這次疫情是提前檢視退休準備的好時機,例如大家手機的社群軟體裡有很多群組,建議盤點一下,除去工作,到底還有那些?有人還有嗜好或信仰等其他連結,若只有工作群組,退休後一退出,與他人的連結變少,社會支持力可能不足。如同學習新的數位能力,要主動並有意識的加強自己的能力。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