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世代 退休力大調查 退休力大調查
回響/30、40、55世代 老年醫療準備不足
  • 標準
  • sdg

回響/30、40、55世代 老年醫療準備不足

2021-04-29 聯合報/記者戴瑞瑤/台北報導

聯合報系退休力大調查引發全民熱潮自我檢視退休準備,趁年輕應全方位存老本,長期關注退休議題的中信銀率先回響願景工程報導,針對各世代退休力不及格提出對策,中信銀個金副執行長楊淑惠認為,老年人口過多、少子化未解決,財政負擔加重之下,社會將呈現低成長、低利率,各個世代必須及早準備長期退休規畫,且掌握基本資產配置觀念。

楊淑惠表示,普遍民眾在退休準備有四大迷思:第一,低估老後所需;第二,理財工具保守,多數民眾只有儲蓄或定存;第三,過於仰賴政府年金,繳多、少領、延退已成未來趨勢;第四,忽略高齡照護所需費用。

楊淑惠指出,退休前著重在資產累積,退休後應著重在管理金流與長壽風險。但不管哪個世代,國人面對退休準備須擁有三大基本觀念:第一,退休金帳戶專款專用,定期追蹤是否達標。

第二,資產配置且長期投資,並掌握基本股債配置,距退休愈近債比重拉高降低風險。股票標的要選擇長期穩定、穩定配息、體質健全、具未來成長性的產業或公司。債券則是要抵禦波動性高的股票資產。

第三,醫療準備,若挪不出一筆錢做為醫療準備金者,可透過保險轉嫁風險。

接著,才是針對不同世代選擇不同工具。三十歲年輕世代普遍患有「退休準備拖延症」,因此第一,趁年輕補強重大疾病或意外失能保障,保費較便宜,也能避免身體有狀況無法投保;第二,距離退休還有三、四十年,可提早累積並善用複利效果。

楊淑惠建議,可從開源節流做起,透過升遷加薪、跨足副業或投資股債滾錢來開源,並建立儲蓄與長期理財習慣來節流。每月薪水至少存兩成,而理財前要先存到一筆緊急預備金,可設定兩個月生活開銷,之後的錢才進行投資理財。

她特別提醒年輕人可善用勞退自提,最高可提撥百分之六,除加快退休儲蓄,也能省稅;自己理財部分,股債配置可設定為七比三,並善用定期定額來累積資產。

到了四十歲三明治世代,容易因子女教育或奉養父母,就忽略自己的退休準備。楊淑惠建議可透過保險將家庭責任轉嫁出去。例如:善用投資型保單,除有壽險保障效果也能投資持續累積退休金;或是利變型壽險,投保初期用壽險保障轉嫁家庭責任風險,保單價值則每年複利滾存。投資上股債建議六比四,較保守者可採五比五。選擇配息型基金,息收可用來支應保費,或持續滾進去達到複利效果。

到了五十五歲以上橘世代,打造多元被動式收入成為重點,建議適度增加固定收益標的,例如債券型基金、海外債、貨幣型基金、年金險等,股債比可設定為三比七。同時開始留意財富安全,善用安養信託,並事先做好財產分配,透過信託把錢分配給繼承的子女。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