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前進COP26】台首場周邊會議登場 20歲大學生勇敢向世界發聲

2021-11-04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奐成/格拉斯哥即時報導

【前進COP26】台首場周邊會議登場 20歲大學生勇敢向世界發聲

TWYCC講者李慶城說,這次將在周邊會議會分享公眾倡議行動。特派記者林奐成/攝影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進入第4天,台灣參與的首場周邊會議今天登場,受到疫情影響而改成全線上發表,儘管少了現場觀眾互動,但包括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Taiwan Youth Climate Coalition)、國家海洋研究院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等組織都發表演講,向世界宣示台灣對抗氣候變遷的努力。

本場會議主題為「打造韌性與企圖心,以支持脆弱的都市社群」。聯合國估計到了2050年,全球3分之2人口都會居住在城市,因此居民遭遇的氣候風險隨之提高,該場分享會聚焦如何透過各種不同方式,守護都市裡面的脆弱族群,包括小島國家、研究機構與金融機構代表都會發言。

我國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副院長陳建宏博士發表演講,從台灣經驗出發,分享如何應用海洋科技來對抗氣候變遷。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由研究發展考核處處長曾筠清發表,主題為「整合以氣候為中心的解決方案,實踐調適行動」,分享幫助小島國家,因應極端氣候並進行調適的經驗。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理事長張寒瑋在COP會場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這次發表主題是「公共溝通與教育下一代的青年參與」,分享TWYCC的青年行動,如何與社會開啟對話,包括呼籲政府推動淨零排放,對小學生進行氣候教育,喚起下一代的重視。

已連續參加3屆氣候大會的張寒瑋說,此次來COP26,感受到整體減碳企圖心更強,他帶領其他5位青年學子來到這裡,分組去參加各議程,密切追蹤會議的最新談判進度,「由於防疫規定更嚴,我們更不容易進入會議室追縱,所以我們正在想辦法克服困難」,把成果帶回台灣。

TWYCC講者,20歲的李慶城說,他目前在美國念大學二年級,這次在周邊會議會分享公眾倡議行動,「跟平常不關注的大眾,我們用不用社群媒體,邀請YouTuber和政治人物,一起共同來倡議氣候遊行,達到更大規模的公共倡議,要達到no one left behind,所有利害關係人都應該包含進來,一起面對解決問題」。

氣候變遷議題也必須傾聽島國心聲,中美洲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的環境部常任秘書長拉坦(Sharon Rattan),在會中分享脆弱海岸城市,面對極端氣候的經驗與解決之道。

另外,歐洲復興開發銀行 (EBRD)永續基礎建設部門副主任歐格拉迪(Lin O'Grady)則分享如何加強氣候金融的資金援助,幫助增加城市韌性。

已連續參加3屆氣候大會的張寒瑋說,此次來COP26,感受到整體減碳企圖心更強,他帶領其他5位青年學子來到這裡,分組去參加各議程,密切追蹤會議的最新談判進度。特派記者林奐成/攝影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