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滴之水可以穿石,用環保瓶創造永續社群:Dopper
2025-07-04
特約記者/孫玲

Dopper 推出可重複使用的環保水瓶,不僅設計吸睛,亦兼顧功能性與永續性,成為許多國際活動的贈品首選。圖片來源/ttnk flickr
每分鐘全球就有超過100萬個寶特瓶被拋棄,在閱讀這篇報導的同時,世界各個角落又產生了大量的塑膠垃圾。一次性塑膠品只被使用幾分鐘,卻會在環境中存在數十年,垃圾已逐漸充塞我們的河川、海岸,甚至分解成塑膠微粒進入我們的身體。
2009年,剛從冰島旅遊返國的梅林(Merijn Everaarts),在荷蘭布盧默達爾(Bloemendaal)的海灘上,目睹大量遺留的寶特瓶與塑膠垃圾,這令他深感不安。有些人會到其他更乾淨的海岸,或是選擇戴起手套、彎下腰去淨灘,但梅林心想,與其批評人們的行為,不如給大眾一個改變的選項。他創立了Dopper,提供消費者一種更時尚、健康且環保的飲水方式,以減少塑膠垃圾。
你可能會想,賣水瓶就賣水瓶,哪需要訴求這麼多冠冕堂皇的理想?
Dopper的產品看似只是水瓶,其實不只如此。水瓶本身採用90%的再生原料製造,並取得「搖籃到搖籃」的銀級認證,同時,市面上已經有很多水瓶了,Dopper不只是銷售商品,更是實踐社會理想。梅林為此成立Dopper Foundation,持續到各地推廣環保、無塑、低碳的永續理念。
這款來自荷蘭的 Dopper 環保水瓶,可分解為水杯與瓶身兩用,鼓勵消費者減少一次性塑膠使用。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水瓶要常用才環保,Dopper繪製歐洲飲水地圖
特別的是,Dopper發現消費者買了水瓶後卻常找不到地方裝水,於是進一步投入了飲水機的設計。他們與地方政府合作,廣泛設置公共飲水機,還製作了「線上飲水地圖」,只要登上社群平台,就能看到所在城市可以裝水的地點。
因為光是購買環保水瓶還稱不上環保,必須不斷地重複使用,才能達到減少廢棄物的環保效益。就算水瓶已不能再用了,Dopper還提供優惠來回收所生產的水瓶,減少廢棄物。
根據Dopper的ESG報告,他們每賣出一個環保水瓶,平均可減少104個寶特瓶的使用;累積至今售出200萬個環保瓶,即大約減少了1.4萬噸的塑膠垃圾。飲水地圖上共已標示了歐洲各國13.4萬個公共飲水機的地點,讓消費者能隨時隨地找到無垃圾負擔的飲水方式。
在減塑之餘,Dopper意識到溫室氣體排放的議題刻不容緩,極端氣候已經劇烈影響到水資源。因此Dopper從自身出發推動減碳,2022年首度進行碳盤查,發表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盤點出1,267噸二氧化碳,其中範疇一與範疇二僅佔20噸,剩餘近99%都來自範疇三,即供應鏈與產品運輸等間接排放。Dopper承諾,將在2030年實現碳中和,2040年達到淨零碳排。
Dopper的營運據點已使用100%再生能源,但為了減少範疇三的碳排放,持續研發更多再生原料的環保瓶,並且以陸運及海運取代空運。在陸運方面,遠程以電動運具來運輸、短程用單車運輸,海運則使用低碳燃料,減少運輸碳排放。
Dopper透過資訊服務,希望與消費者建立起超越買賣的關係,透過產品打造出一個社群,讓環保行動不再是單打獨鬥,而是可以從每個人自身做起,串連成強而有力的社會革命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