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永續周報:冰川融化可能導致火山爆發、歐盟首度納入國際碳權機制、芬蘭啟用全球最大「沙電池」
2025-07-14
記者/王惠英

冰川消融,可能誘發更頻繁、劇烈的火山爆發。火山排放大量溫室氣體,與氣候變遷形成惡性循環,全球多處高風險區域應提高警覺。圖為冰島巴達本加火山。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願景工程基金會每周一推出「永續weekly」,蒐集國內外永續相關報導與新知,挑選五則國內外重要新聞,幫助社會大眾掌握最新永續發展。
編輯
願景工程基金會每周一推出「永續weekly」,蒐集國內外永續相關報導與新知,挑選五則國內外重要新聞,幫助社會大眾掌握最新永續發展。
編輯
1970年代,科學家首次提出冰川融化可能影響火山的理論。最新研究發現,冰川融化可能會增加南極洲、北美洲、紐西蘭和俄羅斯的火山活動,從而釋放二氧化碳、甲烷等大量溫室氣體,加劇氣候變遷。
瑞典非政府組織Klimatkollen(英文名稱為Climate Checker)指出,如果要將地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自2025年開始,全球必須每五年將排放量減半,這相當於每年下降約12%,最需要的是政治和企業領導力來加快腳步,減少電力、建築、交通、食品和工業領域等排放量。
歐盟提出2040年氣候目標,其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1990年水準減少90%,同時首次納入國際碳權機制,最多可抵銷3%。芬蘭小鎮波納寧(Pornainen)正式啟用世界上最大的沙電池,提供儲存再生能源的新解方。英國20多家企業與慈善機構呼籲政府取消二手與翻新電子產品的增值稅(VAT),以減少電子廢棄物、落實循環經濟。
最新研究:冰川融化可能導致火山爆發
冰川融化不僅升高海平面,還可能引爆火山。當冰層壓力解除,地底岩漿與氣體膨脹上升,增加火山爆發風險,進一步加劇暖化。圖為冰川與火山口示意圖。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科學家警告:冰川融化可能造成火山爆發更加劇烈且頻繁,持續的火山爆發會釋放大量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和甲烷,這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地球暖化,形成惡性循環。
根據《Live Science》報導,一項新研究分析了上一個冰河時期智利南部六座火山的活動情況,指出隨著全球暖化、冰蓋融化和消退,這些火山可能會變得更加活躍。研究人員表示,這是一種全球性的威脅,世界上有245座潛在活火山位於冰層之下或距離冰層5公里以內,南極洲、北美洲、紐西蘭及俄羅斯等地區都值得更密切的關注。
《The Indian Express》分析,冰川的巨大重量會對地表產生壓力,壓抑地底岩漿的上升,但當冰川或冰蓋融化時,這種壓力會降低,地下氣體和岩漿會膨脹,最終導致火山爆發。此外,降水滲入地下深處,可能是另一個引發火山爆發的因素。
(原文:Melting glaciers could trigger volcanic eruptions around the globe, study finds、How melting glaciers can lead to more volcanic eruptions)
控制升溫1.5℃,未來五年內排放量需減半
全球若要控制升溫在1.5℃內,未來五年內碳排放量必須每年減少12%,至2030年減半,否則氣候臨界點將對數十億人構成風險。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路透社》一篇評論指出,世界頂尖科學家日前齊聚在英國艾希特(Exeter),共同探討氣候臨界點。他們提出令人擔憂的結論:全球正在進入一個危險地帶,多個氣候臨界點將對數十億人構成災難性風險。
今(2025)年全球僅能排放3,050億噸二氧化碳,就有一半的機會將地球升溫穩定在攝氏1.5度左右。瑞典非政府組織Klimatkollen(英文名稱為Climate Checker)最近的一項調查計算出,自2025年開始,全球必須每五年將排放量減半,這相當於每年下降約12%。
2023年歐盟的排放量減少了8.5%,顯示多個國家可以同時實現大規模減排,這主要透過減少電力部門的排放量來實現。要實現每年12%的減排目標,需要加強減少建築、交通、食品和工業領域的排放量。目前最需要的是政治和企業領導力來加快腳步,但這兩方面都出現了倒退情形。
(原文:To win the race against climate disaster we need to halve emissions over the next five years、The pursuit of 1.5°C endures as a legal and ethical imperative in a changing world、The evidence is clear: the time for action is now. We can halve emissions by 2030.)
歐盟氣候目標,首度納入國際碳權機制
歐盟2040氣候目標首納國際碳權,助推森林保育與碳移除,促進全球減碳與氣候正義。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根據《衛報》報導,歐盟執行委員會提出2040年氣候目標,其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1990年水準減少90%,同時首次納入國際碳權機制,將允許各國採用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碳權來抵換部分排放量。
《ESG News》指出,歐盟執委會正在引入新的靈活性措施,以減輕轉型帶來的財政負擔。包括:國際碳權最多可抵銷3%,將從2036年開始分階段實施;將碳去除額度納入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TS),使歐洲企業能夠購買這些額度作為抵銷額度。
歐盟此舉被視為一項「全球轉向」,不僅是為了實現自身的2040年氣候目標,更意圖推動全球減碳行動與資金流向氣候脆弱國家。專家指出,若能妥善設計標準與審核程序,這將有助於發展中國家推動森林保育、再生能源與碳移除等項目,同時促進氣候正義。
(原文:EU may allow carbon credit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count towards climate goals、EU to Integrate Carbon Credits Into 2040 Emissions Target、EU Bets on Carbon Credits: Bold 2040 Climate Target Adds Global Twist)
全球最大「沙電池」,在芬蘭正式啟用
全球最大沙電池在芬蘭啟用,儲存太陽與風能熱量,減排達七成,助攻再生能源穩定供熱。圖片來源/Polar Night Energy
根據《歐洲新聞》報導,世界上最大的沙電池已在芬蘭南部小鎮波納寧(Pornainen)正式運作,該設施寬15公尺、高13公尺,能儲存來自太陽能和風能的100兆瓦時熱能,並提供1兆瓦熱能,在區域供熱方面可減少近70%的排放。
《Balkan Green Energy News》提到,針對不穩定再生能源尋找儲存能源的方法,是當前能源轉型的最大挑戰之一。最初由新創公司Polar Night Energy開發的沙電池,利用再生電力驅動加熱器,然後將熱空氣吹入沙子中,沙子被加熱到攝氏500至600度,並儲存熱量,可用於區域供熱,也可用於工業生產。
相較於鋰電池等化學儲能方式,沙電池的儲熱材料不限於「沙」,可以使用工業或採礦過程中的副產品,例如波納寧的沙電池就是利用製造傳統壁爐時剩下的碎皂石,從而避免對自然資源的開發。
(原文:‘A very Finnish thing’: Big sand battery starts storing wind and solar energy in crushed soapstone、World’s largest sand battery commissioned in Finland、Sand Batteries: A Game-Changing Energy Storage Solution?)
政府取消維修增值稅,可減少電子垃圾?
英國民間單位呼籲取消維修增值稅、歐盟立法促循環經濟,透過減少廢棄物、產品回收再利用,助企業轉型與資源永續。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隨著資源壓力與電子廢棄物日增,循環經濟轉型成為歐洲政策與產業發展的共同關注。《衛報》報導,英國20多家企業與慈善機構近日呼籲政府取消二手與翻新電子產品的增值稅(VAT),以減少電子廢棄物、促進產品再利用,並讓低收入家庭更易取得平價科技產品。
與此同時,歐盟執委會也推動相關立法與指導原則。總部設於英國倫敦的《Linklaters》律師事務所指出,歐盟正推出多項循環經濟政策,並計畫於2026年提出「循環經濟法案」(Circular Economy Act),希望到2030年將再生材料佔比翻倍,奠定成為全球循環經濟領導者。
世界經濟論壇則進一步強調,循環經濟已不再只是環保訴求,更是商業模式轉型的關鍵戰略。如今,75%的企業意識到循環經濟的重要性,而三年前僅有40%。同期,循環經濟項目的資本投資成長了70%以上。愈多企業優先考慮重複利用計劃,整個市場就愈容易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