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願景永續週報: 聯合國秘書長對化石燃料發出警告、升溫導致咖啡成為奢侈品、南澳海岸有毒藻類大爆發

2025-07-28

記者徐柏棻報導

願景永續週報: 聯合國秘書長對化石燃料發出警告、升溫導致咖啡成為奢侈品、南澳海岸有毒藻類大爆發

乾旱與高溫正重創全球咖啡產業,特別是對氣候敏感的阿拉比卡咖啡,若氣候變遷持續惡化,咖啡恐將淪為奢侈品。圖為咖啡種植園示意圖。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願景工程基金會每周一推出「永續weekly」,蒐集國內外永續相關報導與新知,挑選五則國內外重要新聞,幫助社會大眾掌握最新永續發展。

在全球氣候危機日益升溫的當下,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於日內瓦發出警告:全球需在新版國家自主貢獻(NDC)中,明確規劃能源轉型與碳中和路徑,否則極端氣候事件將以更高代價反撲社會與經濟。

氣候變遷的具體衝擊正逐步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全球咖啡產業正受乾旱與高溫重創,特別是對氣候敏感的阿拉比卡咖啡。若氣候趨勢持續,咖啡將成為奢侈品。

在澳洲,海洋也響起氣候警報。南澳海岸爆發大規模有毒藻類赤潮,已造成逾13,800隻海洋生物死亡。專家呼籲需建立長期海洋預警體系,以避免類似災難成為常態。

歐洲東部也面臨極端乾旱衝擊。塞爾維亞山區因久旱無雨,牧場牲畜陷入缺水危機。專家警示若不改變高碳發展模式,類似水資源危機將更加頻繁。

面對多重挑戰,台灣則啟動「綠色成長基金」,投入百億元結合創投機制,支持六大淨零領域的綠色創新。這項政策代表政府資金導向永續未來,也展現政策面對氣候挑戰的積極轉型決心。

聯合國祕書長:氣候新計畫應加速能源轉型

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各國在更新氣候承諾時,設下明確期限,推動電力、交通與建築等系統脫碳,以實現1.5°C控溫目標並避免極端氣候代價。圖片來源/UN Geneva flickr

Climate Home News22日報導,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於日內瓦宣布,全新氣候行動計畫核心應放在「能源轉型」,並嚴控化石燃料使用與碳排放,才能有效限制全球氣溫上升。古特雷斯指出,各國需在即將修改國家自主貢獻(NDC)時設明確期限,以推進碳中和目標。

路透社報導,現有全球 NDC 多為短期減排承諾,卻欠缺具體能源結構改革方案。古特雷斯呼籲各國展示「清晰減碳路線圖」,並重視電力、交通與建築系統汙染減控,以支持全球 1.5°C 控溫目標。報導強調,若不加速脫碳與能源轉型,未來極端氣候事件將以成本更高方式反噬各國社會結構與公共福祉。

(來源:New climate plans must supercharge energy transition, says UN’s GuterresUN chief urges tech sector to power data centers with renewables )

氣候變遷恐讓咖啡變「奢侈」 人類該如何因應?

乾旱與極端氣候重創產地,導致咖啡適種區域恐在 2050 年前減半。巴西、越南等國灌溉成本飆升,加上供應鏈干擾與關稅壓力,使全球咖啡價格上漲,義大利、美國等國咖啡零售價持續攀升。圖為咖啡豆採收示意圖。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最近去超市或量販店,有沒有發現咖啡豆價格變貴了?

極端氣候現象──乾旱、高溫與洪水,正重創咖啡生產,大幅推升原豆價格,特別是對溫度敏感的阿拉比卡品種,全球消費量佔比約 60%。咖啡適宜生長區將逐年縮減,2050 年前可能萎縮一半,連帶提高消費者端價格,恐催生「日常咖啡成奢侈品」的局面。

路透社指出,巴西與越南長期乾旱加劇供應緊張,上半年價格攀升逾 70%,市場出現囤貨與手到需求形式交易,甚至短期價格可能出現回落,但整體供應壓力仍在。另有報導補充,巴西當局與農戶正大力導入昂貴的灌溉設施,以抵禦乾旱衝擊,如部分基地安裝中心樞紐式灌溉系統,儘管成本高昂,卻成維持產量的重要手段。

氣候與經濟研究指出,美國、義大利等地咖啡價格全面上漲。美國受全球氣候與貿易政策影響,批發價曾衝上每磅 4.3 美元,消費者咖啡零售包裝價亦漲至每袋 15–20 美元,連咖啡店如 Starbucks、Red Bay 、Andytown 等均被迫提高售價。義大利咖啡文化也受波及,電espresso 價已漲至 1.9 歐元,甚至逼近 2 歐元大關。

Business Insider 分析指出,除了氣候變遷,供應鏈中斷(如紅海、蘇伊士運河航運受阻)與美國對巴西、越南等國徵收關稅,也是推升價格的關鍵。

(來源:The Brazilian farmers who are trying to keep the world in its coffee habit despite climate changeCoffee prices skyrocket in the Bay AreaDroughts in Brazil and Vietnam Are Driving up Global Coffee Prices;Climate change is making coffee more expensive. Tariffs likely will too)

南澳恐怖毒藻爆發:堪稱海洋界「核災」警訊

逾13,800隻海洋生物暴斃,魚屍與泡沫密布南澳沿岸,面積達4,400平方公里。專家指毒藻爆發源於海溫升高與洪水沖刷養分,形容為「海洋車諾比」,並警告若不減碳與改善水質,類似災難將成常態。圖為示意圖。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近期,南澳大利亞海岸爆發史上規模最大毒藻─米氏凱倫藻(Karenia mikimotoi)大繁殖,這是一種海洋中的有毒及有害的赤潮藻物種,對魚類有毒性,沿岸海域超過 4,400 平方公里,造成至少 13,800 隻海洋生物死亡,涵蓋魚類、軟體動物至鯊魚等 400 餘種。

Reuters 報導,州府已將此次事件視為「天然災害」,聯邦與地方共投入 2,800 萬澳元協助清除、研究與商業支援。專家指出,從 2024 年起海水溫度持續高出 2.5°C,再加上前期洪水攜帶大量營養鹽至海中,成為毒藻爆炸式增長的主因。死亡海域上覆蓋大量魚屍與泡沫,當地漁民收入與旅遊活動大受打擊。

The Guardian 進一步警示,危機不僅限於海岸,連環流入科倫群濕地與亞德雷德重要生態區。專家以「海洋環境的車諾比」形容其破壞力;儘管政府提供臨時補貼,仍未將事件定義為全國災害,引發公開批評。ABC News 援引研究者表示,此次危機至少可能持續半年以上,並強調應建立長期監測與預警系統。

各方認為,這場災難是極端氣候與人為養分汙染雙重效應的結果,警示若不積極減碳、強化海洋管理,類似危機恐將成常態,並對沿岸生態與社區造成重創。

(來源:Toxic algae bloom off South Australia devastates marine life, tourismSA’s toxic algal bloom is twice the size of the ACT, has killed 13,800 animals and is filling even the experts with dreadState matches federal algal bloom funding, but where will the money be spent?)

塞爾維亞山區乾旱:牧場緊急輸水救千頭牲畜

塞爾維亞Suva Planina山區逾千頭牛馬陷入乾渴危機,官方緊急出動水車供水。持續高溫缺雨使水源枯竭、農牧中斷,當地宣布進入乾旱緊急狀態,警示極端氣候下的水資源危機恐成常態。圖為示意圖。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歐洲新聞台報導指出,東歐塞爾維亞 Suva Planina 山區因持續高溫缺雨,導致當地一千多頭牛與馬面臨口渴危機。官方已緊急動用水車為牧場提供飲用水,以避免牲畜脫水死亡。畫面可見牲畜在枯乾水槽邊爭飲,凸顯乾旱造成地方農牧業運轉中斷。

報導也指出,乾旱狀況已連續兩週未見降雨,山區地下水水位也急遽下降。當地農牧民屢次向政府請求支援,行政單位同時宣布進入乾旱緊急狀態,禁止村莊澆灌與限制用水。報導提醒,氣候暖化已讓極端乾旱頻率增加,此類緊急輸水行動恐將成「常態」,需思考長期水資源管理策略。

美聯社補充,乾旱自 5 月初即開始蔓延至整個巴爾幹半島,包括波斯尼亞、克羅埃西亞與阿爾巴尼亞等國均受影響,農牧業與水電系統遭受重創。當地村民 Nikola Manojlovic 表示:「自 5 月 27 日後就沒下雨,牲畜乾渴得溪邊大聲嚎叫」,他們嘗試挖新井卻仍無水源。

農牧民表示,即便近期降雨稍解一時之渴,但深層乾旱依舊未除,河川與小溪仍維持乾涸狀態。匈牙利與巴斯尼亞也開始乾旱警報,農業產量急劇下降,養殖與作物復育面臨挑戰。科學家再次警告,氣候暖化正推高極端乾旱事件的頻率與強度,巴爾幹地區未來可能面臨常態化水資源危機。

(原文:Emergency water deliveries begin on Serbian mountain as drought endangers some 1,000 cows and horsesWater tanks replace springs on a Serbian mountain as drought endangers some 1,000 cows and horses)

環境部百億綠色基金啟動 首度將創投機制導入環保政策

環境部啟動「綠色成長基金」,攜手民間創投共同投資六大淨零領域,透過創投機制培育本土綠色新創,打造台灣永續轉型生態系。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環境部啟動「加強投資綠色成長淨零產業實施方案」,並公布首批12家「搭配投資人」(合作機構),象徵由國發基金引導、規模達百億元的「台灣綠色成長基金」邁入實質運作階段。這也是台灣首度將創投機制導入環保政策,透過政府與民間創投共同選案、投資與管理,目標在十年內打造本土綠色新創生態系。

基金將與民間資金共同投資六大淨零領域,包括資源循環、深度節能、前瞻能源與儲能、數位低碳應用、碳捕捉與負碳技術、氣候調適與防災技術,每案投資金額落在2,000萬元至1億元間,原則上採一比一或二比一共同出資模式,若符合政策領域最高可放大至3倍政府出資。

(來源:環部百億綠色基金 啟動 首度將創投機制導入環保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