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永續轉型 標竿學習/美科啟動頭皮永續革命
2025-08-17
經濟日報 記者孫靖媛

美科實業永續長簡秀芬說,當公司價值主張與商業模式合而為一,永續就不再只是表面文章,而是營運的核心。記者黃義書/攝影
願景工程基金會與經濟日報去年首度推出「中小企業ESG系列報導」,每周日刊出,廣受好評。今年,我們深入全台產業聚落,精選19家中小企業,報導他們如何突破困境、創造價值、為更多中小企業加入永續行列引路。
願景工程基金會與經濟日報去年首度推出「中小企業ESG系列報導」,每周日刊出,廣受好評。今年,我們深入全台產業聚落,精選19家中小企業,報導他們如何突破困境、創造價值、為更多中小企業加入永續行列引路。
美科實業創立於2003年,核心理念是「感動生活,淨美世界」,這個核心理念源自於一場全員參與的兩日工作坊,在那場討論中,創辦人陳俊偉不斷提到,「我們不是只為了賺錢存在,而是為了創造價值。」
美科實業是一家從頭皮保養起家的企業,沿著本業開展一系列的永續轉型行動,更透過企業文化的薰陶與考核機制,讓每位員工成為「ESG局內人」,這家B型企業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冷門領域暖人心
美科實業永續長簡秀芬說,美科實業草創之初,同業多專注於怎麼讓髮絲柔順與保持香氣,美科卻投入冷門的「頭皮護理」領域。
原因無他,只因他們發現,國內困擾於脂漏性皮膚炎、乾癬等頭皮問題的患者不少,他們長期受藥物副作用所苦,市面上卻少有非藥性的洗髮選擇。
「我們找了百位以上頭皮嚴重受損的病患,進行了長達半年實測,他們有的為了止癢,會在半夜起床沖冷水,有的是肩膀、臉上常有頭皮屑飄落,帶來人際尷尬。」簡秀芬描述那些被忽略的消費者,她的語氣相當地沉重。
從那時候起,美科團隊就設法研發可溫和去角質、恢復頭皮健康的產品,並且與皮膚科醫師合作,一起找出非藥性解方。
後來,產品驗證計畫幫助了超過百位患者,美科也開始與育幼院、教養院合作,教孩子與院生們正確洗頭,展開一連串公益活動。
也正是從那時起,美科實業帶著責任心,思考如何讓產品的價值延伸到更多人的生活裡。
關注被忽略角落
「這一切並非精心規劃,而是我們逐步深入了解永續之後的自然演化。」簡秀芬說,一開始的ESG行動,是從弱勢孩童做起,後來發現照顧孩子的老師與志工,也承受不少健康壓力,於是美科又啟動了「照顧者計畫」,甚至號召企業組成聯盟,擴大ESG守備範圍,一同照顧這群「被忽略的角落」。
2017年,美科實業還參與了新北市「節電參與式預算」計畫,他們自創的節電寶寶、綠精靈故事,還獲得80萬元補助,這次經驗也激勵了美科將節能減碳落實在產品包裝、供應鏈以及綠電導入上。
美科的產品瓶子,有個特別的「缺角」設計,那是為了提醒消費者,別忘了照顧頭皮這塊「missing corner」。此外,美科實業旗下品牌,60%的AROMASE艾瑪絲產品與85%的juliArt覺亞產品,皆使用回收塑料製成,光是改用PCR包材,就為地球減碳13萬公斤。
帶領供應鏈前進
「我們不是成本導向的公司,而是價值導向的公司。」簡秀芬強調,對於公司來說,質量永遠都是第一順位,而永續則是為產品「加分」的關鍵條件。
「我們會用永續評鑑來篩選供應商,表現比較好的,就給更多訂單。」簡秀芬說,此舉激勵了供應商更積極投入回收料製程、參與種樹志工日,甚至也有供應商自願在工廠屋頂裝太陽能板,創超出一個個「永續共好」,靠著長年耐心溝通,美科實業向供應商傳達:「如果你賺錢可以對世界更好,我就讓你賺更多。」
2020年,美科通過B型企業認證,成立永續辦公室與董事會永續委員會。目前綠電導入已經達到75%,另外還有碳足跡盤查、取得ISO14067碳標籤、BS8001循環經濟認證等,而美科實業的每位員工的績效考核中,也納入了5%的永續項目,讓每個員工都能夠在自己的崗位找到實踐永續的空間。
至於對其他中小企業的建議,簡秀芬說得直白:「不要為了做永續而永續,而是要從本業出發,找到關鍵切入點。」
她建議,可從聯合國SDGs選出與自身業務最貼近的指標,再透過問卷了解利害關係人關注的重大議題,進而發展出專屬的ESG路線圖。
逐步累積ESG成果
以美科實業為例,一開始公司只是為了解決嚴重頭皮問題而研發產品,後來發現,這份關注健康的初心,能延伸到育幼院、教養院、公益活動,接著公司再從產品包裝、原料選擇,走向環境面向的永續改革。每一個行動,都是從「我們能多做一點什麼」的單純問題出發,逐步累積成今日完整的ESG布局。
她認為,企業想要有系統地推進ESG,必須先回頭思考產品或服務是要為誰解決什麼問題?同時還要聆聽員工、供應商、顧客等的想法,了解他們最在意的議題是什麼,是員工福利、產品安全、隱私保護,還是環保包裝?
簡秀芬認為,這些回饋有助於企業釐清,那些議題不僅攸關社會責任,也與自身營運緊密相連。
她強調,美科正是因為每一步都與本業扣合,才能讓永續成為日常的一部分。當公司價值主張與商業模式合而為一,永續就不再只是表面文章,而是成為營運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