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屆「永續轉型與創新工作坊」 為中小企業找出轉型方向

2025-08-27

記者徐柏棻

首屆「永續轉型與創新工作坊」 為中小企業找出轉型方向

願景工程基金會攜手KPMG 安侯建業,打造「永續轉型與創新工作坊」,招募6家中小企業,透過5堂課程,協助建立共識、踏出永續轉型第一步。記者蔡宗儒/攝影

「受美國對等關稅的衝擊,幾乎處在生死關頭,但來台北看到大晴天,預告著我們走在正確的方向。」以生產工具機為主的台中市大光長榮機械公司業者,昨日(26日)下午參加願景工程基金會攜手KPMG安侯永續顧問公司舉辦的第一屆「永續轉型與創新工作坊」後轉趨樂觀,彷彿看到希望。

願景工程基金會站在NPO角度,發起【中小企業加速永續計畫】,邀請 KPMG 安侯建業社會影響力與永續創新團隊,以「永續轉型與創新工作坊」,為相對缺乏的中小企業規劃一系列、共五場的工作坊,帶領企業辨識未來潛在風險、找到在永續趨勢下的新商機。

安候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開場就說明企業永續轉型的急迫性,以及中小企業應找出自己的價值與定位,才能找出最適轉型方向。安侯永續發展副總經理侯家楷強調工作坊不是教大家寫永續報告書,而是要教企業避開風險、探索新商機,因為企業若不能獲利,永續只是奢談。

第一場工作坊中,也找來三家成功永續轉型的中小企業進行實務分享,他們分別是生產三秒膠的德淵企業、生產瓶裝飲用水的華生水資源公司,及生產乳癌術後機能內衣的芙爾摩莎股份有限公司。

「我們產品特色就是能聚能散」,將日本瞬間膠引進國內後改名「三秒膠」、專門生產黏著劑的德淵企業,總經理曹連第分享該公司透過黏著劑推動永續的經驗。他說,能聚就是讓物品黏得牢,能散是讓產品用完後能拆解回收。他們研發出的免塑膠纏繞膜解決方案,可以減用60%的塑膠,減少55%的碳排,並廣泛應用在飲料包裝、家具上。

德淵企業正在研發手機面板的接合劑,讓淘汰手機更易於拆解,依不同材質進行分門別類的回收,減少電子垃圾。

「我們就是賣水的!」以賣飲用水為主業的華生水資源董事長胡端圓表示,同樣賣瓶裝水,但他們和超商琳瑯滿目的礦泉水不同,他們不賣容器只賣水,亦即華生捨棄寶特瓶,改用玻璃瓶裝水,用後的玻璃瓶完全回收再利用,所以華生的水只賣給企業和五星級飯店,幫助企業和飯店減碳,減少塑膠垃圾,文華東方酒店和香格里拉飯店都是他們的客戶。

以生產醫療輔助機能內衣的芙爾摩莎公司,是一家位在新北市新店區公所捷運站附近巷弄的中小企業,創辦人林讌庭表示,她媽媽過去在中華商場專門製作女性內衣,林讌庭從華歌爾離開後,接手母親的事業,並注意到乳癌患者對術後內衣的需求。

林讌庭說,為了解乳癌病人的痛在哪裡,她到病房一間一間探訪病患,實地訪談。一般醫院術後輔具穿完即丟,但芙爾摩莎術後內衣可以調整,讓病患從住院起,到手術、化療,直到康復,一件機能內衣可以穿五年。即使醫師改進乳癌手術技術,她們產品也會跟著改變,持續提供服務,並不是產品賣出去就算結束。

願景工程與KPMG 團隊親自拜訪每一家提出申請的企業,與企業主、二代、高階主管交流,溝通雙方對課程的期待與想法,在訪談中強烈感受到中小企業當前的困境和轉型的急迫性;在台組裝商用車的台中眾鈴汽車,目前遭遇對等關稅和碳稅的挑戰;生產羽絨衣和羽絨寢具的皇室企業,則面臨氣候暖化,市場萎縮的衝擊;經營高端國內旅宿的異數宣言股份有限公司,則面臨國人偏愛出國度假,不愛國旅的難題,都亟待找出解方。

願景基金會執行長袁慧芬表示,氣候暖化持續失控,環環相扣的環境議題已經延伸為經濟和社會議題;因為升溫加速造成的旱澇夾擊、糧食不均、傳染病擴散…弱勢者勢必更難調適與承擔。人類因經濟活動所帶來的環境破壞、社會風險,應該回到經濟現況來應對。黃正忠董事總經理也舉華生水資源為例,雖然員工和司機沒有高學歷,甚至不懂什麼叫永續,但華生透過員工制服上的文字和公司內林立的標語,讓員工觸目所及都和永續有關,久而久之也能說出兩三分道理,讓員工跟著大船一起轉彎。

首屆永續轉型與創新工作坊第二場將於9月30日在台中市舉辦,預計今年底前辦完五場,為這6家中小企業的轉型困境找出解方。

第一堂課中,邀請三家中小企業分享實務經驗,交流永續轉型的挑戰與做法。台上由右至左為~安候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芙爾摩莎林讌庭創辦人、華生水資源胡端圓董事長、德淵企業曹連第總經理。記者蔡宗儒/攝影

在導師引導下,六間中小企業小組討論「環境、社會等永續風險,如何影響企業經營帶來的挑戰與機會」,各組熱烈交換意見、凝聚行動方向。記者蔡宗儒/攝影